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传、北大、清华、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毕业寄语为何如此带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3 16:4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例】

中传、北大、清华、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毕业寄语为何如此带感?

又是一年毕业季!

近期,众多高校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毕业典礼,又有一大批新闻学子或走上考研等继续深造之路,或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新生力量,踏上新闻求索之路。

每年的毕业典礼,都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既关注学子们戎装前行的精气神,又关注学校以及老师们的殷殷嘱托,每年的毕业典礼都会产生很多“金句”,或成为催泪弹或成为助推器,为远行的新闻学子们送行。

今日,《中国记者》节选几所高校或新闻传播学院领导们的致辞,以鼓励和欢迎包括初高中等更多学子,在未来还能选择新闻与传播专业,为中国新闻事业积蓄更多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时光不居,岁月如流。疫情的阴霾仍未消散,又一个毕业季如期而至,空空的校园,繁花相送,杨柳依依。

风云跌宕、机缘难料,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疫情肆虐,占据了你们学业中的大半时间,走出校门时,又赶上“史上最多的一届毕业生”。你们不得不一次次离开温暖的校园,快速适应“居家上网课、云中找工作”。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同学们吃的每一份苦,受的每一处伤,都将镌刻为你们成长的印章;人生也没有那么多按部就班,只有在被打乱的节奏里不断重振旗鼓,才能积攒成你们未来站得住脚、立得住身的坚强定力。

在你们的正前方,视频天下浩瀚无际,无边无垠的数字新大陆若隐若现,数字时空的无限延展,正在穷尽人类的想象!

我们曾经错过了大海,却有幸遇上了数字海洋。从脚力到指尖,今日之“大航海”已经完全超越物理时空,这是一个真正的大航海时代!

借此机会,我想送给大家三句话。

第一,“怀揣梦想、敢于实现”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数字海洋,没有航海梦,难以发现新大陆。理想是高塔,指示着生命的坐标;梦想是心灯,引领着精神的方向。始终怀揣梦想的人,心中自然有光,一定能在数字海洋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航线!

第二,“日积跬步、战胜自我”是快乐人生的基本源泉。人在饥寒交迫之时,只有一个烦恼;不愁吃穿之后,若不具备让自己保持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无数烦恼会接踵而来,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莫名的烦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迷失了作为人而存在的价值,或者说,还没有品尝到奋斗带来的酸甜滋味。奋斗,并不一定要开创惊天伟业,奋斗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蔓蔓日茂,芝成灵华。”主动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日积月累,你会充满快乐!

第三,“从容的心态、豁达的胸襟”是抵御风寒的最好衣裳。人生一世,无不是在顺境、困境和平淡之间辗转穿行。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处于困境当中,你只要把这个道理想明白,就会变得从容豁达,关键时刻,既不会怨天,也不会尤人。

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修得三心:

修得一份坚毅心,苦其心志,坚持有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在磨砺中勇毅前行!

修得一份自愈心,学会取暖,定期刷新,心若止水,云淡风轻,在断舍离中轻装前行!

修得一份平常心,物来顺应,既过不恋,得之淡然,失之坦然,在风雨交加中从容前行!

同学们,九百四十年前,在黄州的一场雨后,苏轼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苏轼人生的灰暗时刻。面对风雨坎坷、流言嘈杂与现实困境,他的逸怀浩气,超凡洒脱,支撑过多少人走出了人生低谷!他告诉我们,面对喧闹世界,要安顿身心徐徐前行;面对坎坷山路,要轻装上阵快意平生;面对易变世事,要聚散随缘达观自在。

希望同学们日后无论遇到何种人情事变,都能随缘尽性,达观豁达。哪怕处在人生的“萧瑟处”,仍能静心感受晚风拂柳、山外青山。

希望同学们永葆清澈之心,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在从容,天有风云,心无跌宕。

希望同学们相信梦想的力量,相信善良的力量,相信心静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掌好人生之舵,奔赴数字大海,弘道崇德,经世致用!

同学们,青春正好,来日方长,我在定福庄为你们祝福,等你们回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愿你们风雨无阻定风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
在不确定性中勇毅前行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个日子无论对你们来说,还是对学院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时间节点。

未来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这个阶段忐忑、焦虑、期待、兴奋,各种复杂的情绪、复杂的情感相互交织,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状态。“毕业”这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节点,不仅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

为什么说今年的毕业典礼更有不一样的意义呢?这一届的毕业生,无论是 2018 级的本科同学,2020级的硕士同学,还有博士生同学,其实你们所经历的这段学习、生活过程以及社会的变化,对我们所有人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是我们个人,不仅是我们学院,不仅是北大,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目前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还在持续。

我想,对这些变化,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体会,都在思考,有很多迷茫,也有很多困惑。但我相信,在这种思考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变得更加成熟。其实,正在经历的这个过程,对整个人类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所以,你们的特殊性就在于在你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之前,经历度过了将来一定会进入人类历史的重大历史时刻,感受了这一切,这样的人生积累是特别难得,特别珍贵的。

     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人类自身的有限性,实际上一直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始终,但有时被包装起来了、或者被隐藏起来了。而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过程,使得你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能够有机会直面这一切,并对人类历史的这些内在的根本的特点,有了深刻体会和感悟。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在于能够面对不确定性,努力地追寻和探索确定性,并面对人类的有限性,不断地超越自己。回看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我们会发现,每一次疫情、每一次历史重大变化,确实都会给那个阶段的人类社会带来很多破坏,但是在这之后,人类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继续重建,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层面迈进,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各位同学,今天你们站在新时代的超级舞台上。这个超级舞台,就是将来展现你们人生华章的背景,这是一个得天独厚、前所未有的巨大历史机遇。对此有可能现在大家还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数十年后,当你们回望起点的时候,一定会体会到在这个时刻进入社会,对你们个人发展而言的重大意义。

虽然,我们眼前面对的很多具体问题甚至困难,有可能比之前还要突出,比如说现在的就业压力、想到将来的住房、想到的将来的生活中的种种的需求……但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通过整个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美好。

北大是常为新的。无论是中国新闻教育的摇篮,还是传播学的海外引入,100 多年来,北大的新闻传播学科,始终是在创新中引领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学长,他们以自己的努力、牺牲和贡献,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价值和精神,就是以时代发展、民族复兴为己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兼容并蓄,立足潮头,创新发展。这应该就是北大新传的精神,应该就是北大新传的文化。

希望各位同学,能够赓续新传的红色血脉,传承新传的文化与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全球发展的新的阶段,在数字化变革的浪潮中,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立足百年铸就的超级舞台,谱写人生壮丽的篇章!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
唯真向善,明志致远


亲爱的同学们:

毕业啦!祝贺你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

今天毕业的你们,已经是特殊材料造就的。你们成长于一个无数的转型、新知、创造与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类似乎还从未有过哪个时代,有21世纪这么多的变动与更新;人类似乎从未有过如此多的奇淫技巧、娱乐游戏,来偷孩子们的心、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考验年轻的意志;人类似乎也从未如此内卷化,用自己的爱去激娃、以成年的力量转换给孩子们千钧重的希望……总之,你们长成今天的样子、还拿到了如愿的学位,一定已经是金刚不坏之身了!

当然,21世纪也以其特有的人文与科学,疑问与思想,锻造了你们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品质。

而且,21世纪还有一个跟你们特别有缘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虽然它今年也刚刚二十岁,但是它也跟你们一样炼就了钢铁之身、独特的精神和品质。在这个学院20岁之际,它不仅有了二十多次欢庆毕业的典礼,而且还有一件特别振奋人心的喜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升为一个独立的一流学科了!

在此毕业之际,相信老师们和我一样,都是喜悦而又心潮澎湃的!有太多太多的话,如涌在胸。我今天也特别地喜悦和激动,作为院长,在同学们面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所以,在此老生常谈地再叮嘱几声,希望同学们毕业后:

第一, 唯真向善,富有情怀。

前天我看到一则故事,一位82岁的奶奶去粮店想买两块钱的切面为自己过生日,但是,她没有手机不能扫场所码。于是,她把皱巴巴的10元钱递给一位路人请求帮忙。没想到这位74岁的路人用手机扫码时发现核酸过时了,也不能买。面条就在一公尺距离的柜台上,两人与店员面对面站在店门口,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佝偻着腰的老奶奶转身回家。

因为未能求证其真实性,我这里称之为故事。这种场景不常见、但这种情境很常见。假如你处在店员这样的位置,你会怎么办?这里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各种各样的情境,都需要我们去判断、去解决困境。

人一生中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识、素质、能力,但是,只有拥有了唯真向善的美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的那些知识、素质和能力,才会结出正向的果实。

保持住内心的真与善,才会懂得尊重、平等、互爱,才能有悲悯情、有同理心,才能有不畏强势、不欺弱者的不卑不亢,才能在是非曲折中明辨方向。

然后,作为新闻工作者,才能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记住,在新闻岗位上,你要担道义、有担当!

第二,不要焦虑于自我的冲突,用兴趣让自己专注、用意志掌控人生。

同学们有没有对自己不满的时候?比如本来是在查资料做作业,被一个超链接带了节奏,玩了半天游戏,或者刷刷视频、跟朋友聊聊天,就过了半天,计划的事却没做完。于是陷入焦虑,然后越是焦虑,行动力就越差,之后就更加焦虑。

这是一种自我冲突的状态,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常见。那么试试制订一个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呢?一位叫麦格尼格尔的心理学家强调,要学会接受不同的自我。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不同的自我融为一体。

同学们有没有过特别专注、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在你们在最后时刻冲刺备考、认真做课程作业、认真(不得不)钻入毕业论文的状态时,在全神贯注中是不是效率特别高?有没有很享受的感觉?

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时,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时候,一切如行云流水,如入无人之境。一位叫米哈依的心理学家将这种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心理状态称为心流(Mental flow)。

心流的产生通常需要符合几个原则:目标要清晰,反馈要及时,挑战与技能相匹配。面对挑战适中的困难时,你会有一定的掌控感。如果挑战不足,你会感到无聊;如果挑战太大,你会感到焦虑。这些对我们的认知和处事,都很有启发性。

第三,明志致远,行胜于言。

有情怀、明志向、敢担当,要落实到行动中。永葆求知欲,不断迭代知识库与思想库;实干、努力、进取,百折不挠!

朱自清先生在《论自己》中说道,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

总之路是有的。看得远,想得开,把得稳;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力量怎样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让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
在凤凰花开的季节为你送行



今天,我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看到同学们在经历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季和夏季,平安归来,顺利毕业,作为院长,深感欣慰。但这一届的同学也是幸运幸福的,因为这是学院第一次举行毕业典礼,同学们能够带着厚重的仪式感、骄傲的自豪感和满满的幸福感,告别母院,告别老师,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同学们一定会为在我们学院读书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经常站在新闻楼办公室窗口,看到右边是250年的老榕树,根深叶茂,象征着我们的老师教书育人,孜孜不倦。看到左边是盛开的凤凰花,红红火火,象征着同学们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正前方是浩瀚宽广的大海,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象征着我们学院的高贵气质,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奋发有为。遍览神州大地,何处能够寻觅如此美妙之教书读书胜地?此乃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所言:“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各位同学,大学是你走向社会的重要驿站,离开大学是你改变自己的一次重要机遇,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关乎你的前途和命运。走向社会后,无论你贫困还是富贵,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无论你事业顺利还是曲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无论你显达还是卑微,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三字经》为什么要把“人之初、性本善”放在篇首,因为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性的基石。古往今来,概莫如此:当恶横行,必出妖孽;当善充盈,天下太平。毕业后一定要记住,善良是你一生的风水,当把你心底的善良献给了这个世界,你就是最幸福的人、最高贵的人。

按照惯例,作为院长,要说几句临别赠言,那么,我就说几句心里话。

一、爱你的父母。有一种恩情叫父母。父母在,家就在。我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梦里最多呈现的还是老父老母。即便是在今天,每当遇到难事,我还在想,要是父亲在,问问他该有多好。父不嫌子丑,子不嫌家贫,此乃人伦之道也。记住,常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不要找理由推脱。父母再穷也不会要你的钱,他们要你的爱,要你的孝心。我们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手机、微信、视频无处不在,即使碰上疫情都可以用网课代替,但我始终认为,有些东西网络是无法取代的,譬如乡愁、人性、特别是对父母的爱。请用具体的行动去爱你的父母,也包括爱你的乡亲。

二、爱你的老师。有一种感情叫老师。父母给了你身体和童年,老师给了你知识和智慧,是你人生的导师。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对你的爱和父母对你的爱是不一样的。父母对你当然是慈祥的爱,老师对你可能是严厉的爱。老师或许更容易“得罪”你,因为“严师出高徒”,希望以他的“严”换取你毕业后人生事业的“更大出息。”忘记老师对你的批评,记住老师对你的好。老师对你的严,这才是你茁壮成长的营养剂。

三、爱你的同窗。有一种美好叫同学。能够成为同学同窗同桌,既是偶然,也是缘分。有的同窗4年、7年,甚至10年,同在一间教室读书、一间寝室睡觉、一个食堂吃饭,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打打闹闹,亲密无间,估计以后除了老公老婆,再也找不到这么密切关系的人了。所以,我希望同学们离开母院后,要一如既往,加强联系,守望相助,互为支撑,共同进步。

四、爱你的同事。有一种情分叫同事。走向社会,进入单位,首先面对的就是你的同事。他们既是你今后工作中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你事业中的竞争对手。同学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诚待人,善待同事,不要为点小事记仇忌恨,不要因为一句不中听的话而恶语相向。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是一门艺术、是生存之道。同学们读了这么多年书,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应无问题,我倒是担心同学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关系能力、同事相处能力。人生不易,创业维艰。要成就事业,必须靠本事、靠真诚去打动领导,感动同事。

今天,你们毕业了,新的人生开始了。借用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厦大天空的云彩。当然,也作别南光二号门前的老榕树、白城门外的银色沙滩、曾经有过初恋记忆的情人谷。在即将迎来3个“一百年”之际(明年7月1日,是党的百年华诞,明年4月6日,是厦大建校的百年庆典,2022年的6月6日,是学院成立15周年,也是厦大新闻学部成立百年纪念日),我衷心祝愿你们健康成长,不负时代,回报母院,奉献国家。同学们,你们在凤凰花开的季节起航,向前走,昂起头,莫回头,光明在前头


来源:中国记者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JV4Cyf_aWMyvLGsbyRiJw


编辑:邓秋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