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30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制作新闻标题能力的锤炼和提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1:5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期:2010-06-18 作者:管国忠;顾 潜 来源:报刊业务探索
    新闻的标题是否秀外慧中,是否给人以内涵和外表上的审美愉悦,关系到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增辉添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专家把优秀的新闻标题比作“美人的眼睛”,她对于吸引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但是,制作新闻标题的技艺、能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编辑在实践和学习中刻意的积累和锤炼。

    一、阅读稿件———精心与跳跃
    新闻编辑业务中编稿、改稿和为新闻制作标题、配写评论,都是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而这几项“功夫”的修炼到家都离不开阅读稿件。只有充分熟悉和了解稿件的基本内容,领会和把握稿件的主题,力求和作者的思维相接,文意相通,才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或在碰撞出的火花中闪现出标题的“灵光”,或在奔腾的泉流中采掬到一朵稍纵即逝的最美的“标题”浪花。
    因为新闻的时效性强,新闻稿件进入编辑人员编稿、制作标题这一流程的时间,短的只有一二十分钟(滚动新闻、准点新闻从编辑到播出),长的也不会超过一两小时(日报、晚报等纸质媒体)。在这种“倚马可待”、“立等就取”的情况下,编辑的精心看稿就不等于如文艺欣赏般细细品味,如文火熬骨头汤那样慢吞吞、悠悠然,而必须“精心”与“跳跃”结合起来。这里的“跳跃”决不是看稿时一目十行,粗心马虎,而是指详看和略看结合起来。另外一层意思是指思维要快速、跳跃。
    具体的方法是,稿件到手,先较快地浏览一至二遍,在浏览完后心中应已经判断出哪一段或哪两段文字重要,是可以“出”标题的地方,然后进行“精读”。此刻,思维不是自然的连接和慢慢推进,而是需打破时空的限制,纵横开阖,快速相接,在很短的时间内“思接千载,神游八极”。此时,思维的腾挪跳跃中,编辑的各种知识储备被调动起来,也许在快速浏览中产生的标题“一闪念”,会随着对某些段落重点、精心的阅读而逐渐清晰、完善起来。我们分析以下这条新闻,如何制作出好标题:
    一条喜讯今天在浙江省象山县渔民中传开:去年9月由象山渔民亲手放漂的环保漂流瓶,1月12日漂到了日本冲绳县津坚岛附近海域,被当地渔民发现。
    日本海上保安总部1月31日发布消息称:1月12 日,一位80多岁的老渔民在津坚岛东边约13公里的海面上发现了几个红色漂流瓶,内装有一封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的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倡议信。日本方面认为,“至今还没有听到过同样的瓶子在日本沿岸漂流或着陆的消息,因此可以说这是第一次。”
    这些漂流瓶随着海洋暖流在东海上漂流了近4个月,直线旅程达800公里左右。
    去年9月15日,在象山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开渔节上,象山渔民举行了隆重的祭海仪式,放养了一批鱼、蟹、虾等水产品幼苗,以示对大海的感谢和回报,并放漂了18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环保漂流瓶。瓶内的“蓝色保护宣言书”中介绍了象山“蓝色保护者”志愿行动的情况,并向世人呼吁: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在放漂之前,这些漂流瓶经过了近万名象山人手接手的传递。象山渔民说:“以前我们总以为大海是取之不尽的,现在渔业资源的衰退已警告我们,大海同样需要保护。”
    据悉,放漂环保漂流瓶在国内尚属首创。(原载《光明日报》,2002年2月7日)
    当我们拿到这篇新闻稿,在快速浏览一遍后,跃上脑幕的大概标题一般会是:中国渔民放漂的漂流瓶到达日本。但这样的标题编辑本人不会满意,因为编辑知道,他制作的标题应让读者眼睛一瞥就能略知这条新闻的大致内容。现在这条标题能说明什么呢?读者看了只会感到一头雾水。此刻,编辑的快速思维应与生态、环保等需要经常向社会与公众反复传播和加强的理念连接上(因为在第一段导语中已经出现“环保漂流瓶”,在第四段中又出现“大海需要保护”的字眼),他就会回过头精心阅读第四段。读完第四段,这条基本符合要求的新闻标题就出来了,在这基础上,按编辑的思想、新闻业务和文字功底,各人制作出的标题会是千姿百态、水平各异。

    当时,《光明日报》刊登此新闻的标题是这样的:《“海洋并非取之不尽,同样需要保护”(引题) 象山漂流瓶登陆日本(主题)》。但是按照笔者的评判,这条标题最多只能打70分。它有两个缺点: 一是引语虽然引用的是渔民的话,但概括、提升不到位;二是《光明日报》为全国性主流大报,主标题说“象山漂流瓶……”,让全国除浙江以外的绝大多数读者不明白“象山”指什么,这与新闻标题要让人“一目了然”的要求不相符合(这样的主标题用在浙江的地方性媒体上是较为适宜的)。
    请看这个标题是否更接近这条新闻需表达的意义: 《渔业资源衰退警告我们: 大海需要保护(引题) 浙江渔民环保漂流瓶登陆日本(主题)》。这里的“衰退”、“警告”字眼,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情震撼力,让人痛感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的重要。另外,主标题中标示的“浙江渔民”的“环保漂流瓶”,凸显在中国连普通的渔民也关注并参与生态保护这一事实,这样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光明日报》也是海外新闻界和有关学者关注的中国主流报纸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条新闻的事实如果在海外媒体上出现或为国外政界、学界和科技界的人士所关注,那么,这是对国外媒体经常指责我们“发展经济而破坏了生态”这种惯性思维的无声纠偏。这也是我们在第一章中讲到的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有力表达。诚然,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做得非常不够,新闻媒体还需要起监督、促进的作用,也要不断刊载生态被破坏的新闻,以引起全社会警觉、重视。这才能在新闻媒体报道中避免国人、特别是官员喜欢听好话,不喜欢负面报道的极端性、片面性和形而上学,而需不断追求全面性和客观性。
    读者可以自我训练一下,这条新闻还可以制作出更好的标题吗?

    二、 善于找出新闻“亮点”
    什么叫新闻“亮点”?所谓“亮点”就是某篇新闻中或重大(重要),或新鲜,或异常,或冲突,或显著,或新奇(趣味、人情味)的新闻事实;还有一类就是最贴近民众、贴近生活的具有解读性质的新闻“点”,或注重受众心理感受、教益,以及社会影响的新闻事实(这是一种非地域性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心理“接近性”)。也就是说,首先要在新闻中找出符合新闻价值中的某一方面“亮点”,或符合主流价值标准的“亮点”。
    请看以下这篇获中国第十届新闻奖的消息稿:
    5分钟前,一列银灰色的地铁列车,在仅距地面2.8米的地下,首次穿过世界最大的guangchang。
这是首都向她的共和国母亲五十大寿献上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今天通车试运营的地下铁道西起距天安门3公里的复兴门,东至距天安门8公里的八王坟,全长13.5公里的线路坐落在神州第一街长安街超浅埋层之下。
    为此,承担西单、天安门、王府井等首都心脏地段地铁施工设计重担的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和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的建设者们苦苦奋斗了十个春秋。参加世界建筑师大会的各国专家参观后曾惊叹“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日本国驻中国大使谷野作太郎等中外贵宾与地铁建设的功臣们,作为通车后的首批乘客,一起登上了国产新型电动地铁客车。从长安街东部的八王坟到天安门,列车运行刚好17分钟。
    几十年前的国庆节,北京建成了从苹果园到北京站全长23.6公里的地铁一号线,结束了中国无地铁的历史。

   15年前的国庆节前夕,北京又开通运营了16.1公里的地铁第二期环线。
    早在5年前,北京地铁的年客运量就已突破5亿,而现在,平均每天乘坐地铁的旅客已达140万。
    北京地铁虽然在当今世界43个国家117个有地铁的城市中,开通年代和运营里程均排在30位以后,但却创下了满载率和单车运营公里两项“世界之最”。
    投资75.7亿元人民币的地铁“复八段”的今日开通,使北京地铁通车总里程由原来的41.6公里增加到55.1公里,超过了香港的43.2公里,成为中国六个城市地铁之最。同时也使中国城市地铁的总里程逼近150公里。
    目前,中国除北京、天津、香港、台北、上海、广州已开通地铁外,青岛、南京、重庆、深圳、高雄等城市也正在或计划建设地铁。
    自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到136年后的今天,全世界的地铁长度已接近6000公里。(原载《人民铁道报》,1999年9月29日)
    这篇新闻的“亮点”在哪里?地铁在中国某城市开通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新闻,在首都北京开通也不是新闻(北京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已通地铁)。它的新闻“亮点”应是全世界关注的这个广场这个焦点。其他还有什么“亮点”?有给“共和国母亲50大寿献礼”的表述;有外国专家的惊叹:“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贵宾、地铁建设功臣作为通车后的首批乘客的新闻事实;还有独家披露的若干中国与世界地铁发展历程中的新闻性信息。
    但“亮点”一多就显不出真正的“亮点”,有时反而会“喧宾夺主”。这时就需要抓取一到二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向××节日、庆典献礼,这样的新闻和新闻标题已多如牛毛;外国专家的话“中国又创造了一个奇迹”,缺乏事实支撑(有时缺乏事实的这类话,根据笔者和同行从事采写编的经验,往往是记者的杜撰,编辑不能轻信);副总理温家宝当时的职位不很显著,故不能排在“亮点”的第一二位;独家披露的一些新闻信息只能算是新闻背景,在新闻“亮点”中更要靠后。该新闻的编辑最后在作者原标题的基础上取了这样的单行题: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这个广场。它有两处“亮点”:“广场”和“今天”。这个广场是全世界瞩目的地方(风波后使它备受世界关注),突出它也有深层的潜意识的意味:当年那个风波后的中国依然坚持改革开放、从事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不放松,地铁穿越这个广场有着一层特殊的政治寓意。第二个“亮点”是“今天”两个字,《人民铁道报》是非主流媒体中的日报,时效性是它的弱项,但它能如电视台、电台播报即时现场新闻那样,在新闻和标题中用上“今天”、“5分钟前”的时效性特强的字眼,确实抓到了醒目的另一个新闻“亮点”。两个“亮点”足够了:简单、扼要、鲜明。
    所以,要紧的是“善于”抓新闻“亮点”,这里关涉的主要是新闻业务和思想、政治、政策方面的功底。

    三、关键是主题:提炼的诀窍
    大凡经验老到的新闻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制作新闻标题,关键是主标题,主题一活,引题、副题都能带出。因此,首先要把主标题搞定。
    提炼主标题的诀窍在哪里?先在导语中找门径。因导语浓缩了整篇新闻的精华,导语中往往集中了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或精辟、概括性的议论。因此,首先要认真、仔细读导语。
    比如前例《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这个标题就是由导语化成的。又如,1974年8月9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败露被迫辞职,在巴黎出版的《纽约先驱论坛报》刊登的消息导语是: 尼克松总统今晚宣布,“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将辞去总统职务。它的标题即为:

    尼克松辞职———“为了国家利益”
    导语虽然是主题命意、构思的重要部分,但是不少新闻的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不是全写在导语中,而是陆续出现在导语后面的文字里。不读完全文,并做认真的推敲、斟酌,就不可能写出正确、达意,乃至精彩的标题。
例如,上海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但到了2008年8月终于开始出现整体性的下滑(价格和成交量)。2008年9月12日的文汇报及时刊登了这样的报道,它的导语是这样的:“据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昨天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8月,本市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依旧浓重,成交量继续收缩下挫。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本市房地产市场调整已成定局。”
    对于这条新闻,如果编辑光从导语中试图提炼、概括出这样的主标题:“申城房地产市场调整已成定局”,却有失之偏颇之嫌。众所周知,房地产牵涉到的利益群体面广量大,一定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出客观、理性的报道。现在这条标题对地方政府某些官员、银行,特别是房地产商心理冲击较大,也可能不利于中央政府只是要求挤掉房产市场中的泡沫,从而实现“软着陆”的调控企图。我们的新闻媒体一定要尽量避免可能引起误读和歧义的新闻标题和报道。
    该篇报道还有导语后的以下内容:27%的公寓楼盘价格下降;住房成交创近三年地量;政策“补位”应成为常态(指不是对房地产商的“救市”,而是减少供应,刺激正常需求)。编辑在认真读取了导语后面的这些内容后,制作了见报的标题:“申城房价指数首度下挫”。
    这一标题中的“首度”、“下挫”都是中性且带有理性的字眼,比“已成定局”之类的肯定式词语对某些群体的心理冲击缓解许多。
    总之,提炼主标题可以在导语中找到捷径,但也要防止投机取巧,马马虎虎。只要坚持灵动而不刻板、辩证而不片面、快捷又精心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一定会又好又快地制作出新闻主标题。

    四、互相切磋助提高
    制作新闻标题大部分虽然由单个的编辑完成,但往往也渗透了总编、版面主编的智慧,有的标题则是全体编辑相互切磋完成的。
    比如,《文汇报》曾刊登过我国秦始皇陵考古工作获得新突破的新闻,其标题是:
    (引题)我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主题)秦皇安眠两千载  项羽不是盗墓人
    (副题)《汉书》有误:掘墓焚陵是讹传
    《史记》可信:水银江河在地宫
    这则标题是夜班编辑组的集体创作,曾五易其稿,反复推敲,方得佳句。
    本来,新华社播发此稿的参考主题是“秦始皇陵考古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如果以此为主题再加两道副题给予具体说明,也未尝不可。但这样显得平淡无奇,有愧于这则可读性甚强的消息。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应创制一条新题。一位编辑在做题时,煞费斟酌,拟出初稿:
    (引题)我国考古工作者研究二十余年后确认
    (主题)秦始皇陵墓至今仍然完好
    (副题)《汉书》有误:项羽掘墓、地宫被焚系讹传
    秦皇有幸:今天仍在地宫里“安眠”
    大家评析,副题有创新,而且活泼、生动,但主题仍然太呆板,不吸引人,要改。
    另一位编辑对主题拟出改稿:
    秦始皇“安眠”两千载
    尚无人叩开地宫门
    还有一位编辑认为主题应为:
    陵墓仍然完好  秦皇“安眠”地宫

    后经几次推敲,一致改定为:
    (主题)秦皇“安眠”两千载  项羽未叩地宫门
    (副题)秦始皇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
    这时,已是凌晨3点钟,就此放手,也就可以了。但大家都认为,还可以把标题改得更好些。有关编辑吸收前几稿的优点,摄取新闻报道中的精髓,对引题、副题又大动了手脚,在修辞语法上精心修饰,再改一稿,便出现了见报那则标题转引自白庆祥等编著:《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案例教程》。(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后来,这则标题在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荣获好标题奖,编辑们苦干细作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这些经编辑切磋、提炼的新闻标题,使报道的主旨得以升华,审美价值得以提高,对受众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

    五、不断锤炼,夯实功底
    为新闻制作标题对于新闻编辑来说,犹如“画龙”后的“点睛”一笔,这一笔“点”得如何,关系到这条“龙”是否能飞起来。所以,这个“功底”是非同寻常的,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和恒心,没有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的态度是学不来的。
    首先是在生活中学习、提高,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广泛阅读多家媒体的报道,包括获得过全国、地方新闻奖、新闻标题奖的结集,经常思考、评价、总结人家的标题是怎么做的,是优是差,然后自己认为某个标题做得不够好,尝试做一个标题与它比较,是否在总体上可以胜过它。诚如在本小节第一部分中,笔者对“环保漂流瓶登陆日本”这一标题的评价,然后拟了一个新标题,完全可以与它相媲美。另外,收集同一条新闻(如新华社统发稿)在各媒体发表时各家制作的标题,然后进行比较,在对他们优劣高下的评点中,自己的标题能力会得到快速提高。
其次是在新闻实践中锤炼。许多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媒体当编辑的工作中,制作出好标题这差事最苦。有时为了一个好标题确要催生白发,诚如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如《中国法制报》有位李姓青年编辑收到一篇实习生来稿,内容是国庆前夕北京街头摆放了近百万盆鲜花,群众看花也赏花,几天里近万盆鲜花没有发现丢失。李编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失窃不失窃的问题,它反映了首都人民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的结果。征得总编同意,他把此稿作为头条编发。他在标题上下了很大工夫。原题只是一行简单的简讯题,他先后拟了五六套标题,晚上回家还反复比较。因当时《中国法制报》是周三刊,尚有时间仔细琢磨。他拟了数条标题,其中有“首都花美人更美”、“街头有鲜花更有新风”、“首都鲜花令人醉,首都新风更醉人”、“鲜花开遍北京城  精神文明硕果丰”、“从未有过的盛景从未有过的奇迹”,等等。
    后编辑征求有经验的老编辑的意见,最后见报的标题为:
    (引题)长街无处不飞花  万紫千红扮京华
    (主题)近百万盆鲜花无一丢失
    冠以此标题的新闻作为头条见报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此稿被评上当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标题生动传神是重要原因之一。
    制作好的标题,除了要有“上挂下联”的思想政策水平外,重要的还须有平时的阅读、写作的积累。编辑除了要写一些评论外,建议平时抽空余时间写点散文、杂文、随笔,这对于炼词炼句,提高文字水平,进而促进编辑工作,制作出好标题来,是有极大裨益的。因为自己写文章,常常会为恰切地用好一个词、写好一句话而推敲、斟酌。一位诗人曾说,采得千吨的字矿,为了炼得一个字。写文章需要的从情感培养到构思立意、意境创造、主题提炼、遣词造句等功力、手法,都是制作标题时可以用到的。
    另外,要注意平时的知识储备。除新闻方面的有关知识外,特别要对文学、历史、地理、国际关系、文化艺术、法律、金融(经济),乃至医学、生态、考古等方面知识,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把握。
     如前文所述的《中国法制报》那位编辑得奖新闻的标题:“长街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扮京华”,就是从古典诗词中化用过来的。第一句是仿拟唐诗“春城无处不飞花”诗句;第二句是仿拟宋诗“万紫千红总是春”诗句。这是编辑的古诗文知识储备发挥了作用。
    又如,2008年9月11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报道俄罗斯两架战略轰炸机降落在委内瑞拉机场,并在今后几天在委附近中立水域上空作训练飞行。编辑在处理这篇稿件、拟定标题时一般会比较谨慎。他(他们)必须对目前的美俄、美委关系了如指掌。这一个阶段,美国和俄罗斯、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十分紧张。委内瑞拉是加勒比海国家,是古巴近邻,美国的“后院”,离开美国本土佛罗里达州的直线距离只有1500千米,无论导弹和超音速飞机均可在短时间内抵达。历史上,40多年前,就因前苏联把核武器运进古巴,美苏差点酿成一场核战争。现在俄罗斯轰炸机降落委内瑞拉,可谓是“冷战”结束后的首次。值此美国对俄罗斯支持原属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等两自治共和国独立耿耿于怀,委内瑞拉反美风暴甚嚣尘上的敏感时期,俄罗斯这一做法无疑火上浇油。但对于这种国际争端,我国是取中立态度的,因新华社是我国家通讯社,它发出的新闻代表国家和政府立场,故国内各级编辑在编发这类稿子时,除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须遵守宣传部门的规矩,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不能有任何的偏向。故这篇国际新闻的标题是:《“冷战”结束后首次在西半球着陆(引题) 俄战略轰炸机降委内瑞拉(主题)》,是符合客观、平衡的要求的。


http://www.news365.com.cn/wxpd/ds/tsphb/201006/t20100618_2741085.ht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