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如同建造一座宏伟的大厦,而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则是大厦坚实的地基。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学术见解,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份有深度的研究都离不开扎实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几乎贯穿整个科研生涯。撰写文献综述,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更是学者自我学术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想要写一篇出色的文献综述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磨炼和提升自己的学术技能。 不少作者对文献综述理解不深,找不到着手点,很容易陷入误区。 1 试图穷尽所有文献 倘若我们将所有的文献都搜罗来做综述,恐怕科研的大部分时间都将耗费在搜集与阅读文献上。因此,进行文献综述时,必须明确目标和原则,精选文献来源。比如,优先从专业顶刊、本专业特别编制的核心期刊、南大核心即CSSCI期刊等期刊中选择论文。人文学科还可以对一些重要的图书进行综述,比如知名作者的专著、合著,国外学者的译著等。 2 缺乏问题意识 文献综述的核心在于对研究问题的细致梳理。我们做文献综述,最大的目的就是精准识别出研究问题,进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依据。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现有相关文献,对研究问题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和回顾,从而明确研究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空白和研究方向,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在做文献综述时,若缺乏对问题的清晰认识,文献综述则可能沦为简单的文献堆砌。 3 没有自己的观点 成熟的文献综述要有分析。我们要找到不同的观点、理论、学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抓住问题核心,针对既有研究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评述。关于已有的观点和理论,支持哪一观点,理由是什么?反对哪一观点,理由又是什么?这部分内容的构思和写作,其实是文献综述当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展现作者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来源:爱猫的博士生Tina碎碎念(公众号) 编辑:张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