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是我比较喜欢的文体之一。这些年来,也陆续买了几本时评方面的书,分别是《鄢烈山时事评论》(《南方周末》“纵横谈”收藏版)、盛大林的《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和曹林的《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
这三本书,是我眼中分别代表三个时代的时评佳作。 鄢烈山:纸媒巅峰时代的独行侠 上个世纪末的《南方周末》以其敢言、深度和质优的特点,在当时的纸媒体中独树一帜,一纸风行。那个年代,舆论环境比较宽松,可以说是有一点点百家争鸣的味道。鄢烈山主持的时评栏目《纵横谈》就因其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行文辛辣大胆而广受读者喜爱。 纵观鄢烈山时评,其特色在于犀利的言辞背后蕴含着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通过深入剖析,提示出问题的本质。他的文章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更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推动社会进步。 他的文章充满人文关怀,他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的权益发声,他批判丑恶现象,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他的每一篇时评,都仿佛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上世纪末,改开已进入第20个年头,入世谈判进入关键时期,包括舆论环境在内的各种环境都非常好。因此,鄢先生主持的《纵横谈》堪称名符其实,其文纵横驰骋、汪洋恣肆,令读者大呼过瘾。 盛大林:欣逢互联网黄金时代、舆论盛世,时评家大显身手 大林老师的《网站首页:“意见领袖”是怎样炼成的》成书于2009年,那是一个舆论环境空前繁荣的时期。彼时,中国已入世,互联网开始普及,舆论环境宽松。在那样的环境下,大林老师这样思想与才华兼具的时评家,应运而生、躬逢盛世、如鱼得水了。 大林老师时评特色是:高产、规范。 高产:几乎每天一篇。那个时候,互联网异常活跃,每天海量的信息、各种新闻让人应接不暇,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大林老师独具慧眼、才思敏捷,总能从海量的新闻中淘出最值得评论的话题来,成就一篇篇佳作。当年,在搜狐博客、新浪博客,我几乎是每天追着大林老师的文章看的。 规范:每一篇都是题材独特、观点鲜明、论证深刻。文章按由头、结构、时效、判断、选题、角度、论证、语言、标题分为九个系列,每一篇评论文章的后面,都有写作心得,几乎是手把手地教读者怎么写时评,堪称“保姆级”的时评写作教科书。
曹林:后互联网时代的理性批判者,对抗坏逻辑的勇士 曹林老师出了一系列的时评作品,我手头上只有这本《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曹林老师用他一如既往的犀利、冷静、耐心的文字,试图唤起当下社会最稀缺的品质——理性思考,冷静表达。 曹林老师不愧是中表报编委、社评部主任、首席评论员,这本书编得也很有特色。全书按内容分为中国政治观察、纵论媒体变局、改革走向何方、从社会公器到商业机器、文化批判、反腐败是场战争六个专辑。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深度剖析热点事件、焦点问题之外,亦致力于传达耐心说理、理性评论的舆情氛围,让我们在快得令人窒息的时代,仍能慢下来思考。 套用时下的流行句式,下雨你就不能只写下雨。曹林老师教我们写时评不能单纯为了写时评而写时评,还得养成自己一系列能力,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要培养对新闻敏感性、具备舆情素养、积累素材等;在喧哗、躁动的自媒体语境下,如何克制、理性表达;在理论和实操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写好每一篇时评文章。
我将曹林老师喻为勇士可能有些过了。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了这些写于2015年前后的文章,可能你会同意我的说法。即便今天这样的舆论环境,曹老师的文章也是较大胆、泼辣,也算是敢言的。 他在《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的自序中直言:我不喜欢得罪人,但是对不起,我是评论员。 来源:搜狐网 编辑:梅镕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