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社记者张扬:创造出属于青年人的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5 22: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2024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协办的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生动反映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守报道一线、记录奋进画卷和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动人情景。为此,本刊特邀请参加决赛的11位选手讲述精彩故事和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初来新华社的时候,老同志跟我们座谈。他说,他们历经烽火硝烟、走过苦难辉煌,创造过许多新闻的梦想。希望我们这些年轻人能创造出属于青年人的新闻。

当时听这段话,好像就是一个励志的培训。但工作中,才发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意指青年人要有探索的勇气与能力。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现场,我为了抢拍火箭升空的最佳位置,一路小跑到天台的观测点位——我真的抢到了。

当时周围都是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挤满了人,我只能赶紧找个缝儿,把我的手机掏出来。我尝试拿着手机带着大家看,而不是站在摄像机前对大家说。

后来,这段28秒的内容被发到了某短视频平台上。这个作品既没有高清的画质,镜头也不稳定,但受到网民的欢迎。很多朋友在这条视频下留言说:第一次这样看火箭发射。这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那一刻,我好像开始明白媒体转型中我们要做什么。

用手机讲述大家想看的一面,只是故事的开始,转变远不止此。

许多新媒体都在走“短”的路,一些深耕自媒体的人士甚至提出,5秒内观众不划走,就是你的本事。

的确,这个时代的信息密度太高了,一些受众对一段内容的耐心,只有几秒钟。

要怎么适应这个趋势呢?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长视频”。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去“追”完30分钟的完整报道,在长视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短视频平台,让大家去追看长报道——这个目标看起来有点逆行。我们的方式是以短带长。

我们曾把我对话王亚平的30分钟纪录片《重返太空的183天》的开头剪出19秒放到了短视频平台,很快收获了10余万点赞。

像这样的长视频报道,我们都会精心设计短视频产品,从大家的留言里看出来,他们被这些短短的故事吸引,去看了整个访谈。

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偶得的,为了能找到更打动人心的故事点,我们翻阅了能查到的所有资料。当王亚平在太空拍摄的那张地球晚霞的照片跳到电脑屏幕上时,我被这个观赏晚霞的特殊视角吸引了,也被弥漫在云层上的那抹红晕打动了。

下班路上,抬头看看晚霞,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生活体验。王亚平在“神十三”上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不仅是一名中国航天员,更是人类从地球摇篮迈向太空纪元的生活体验官。

于是,当摄像机准备就绪,当天边泛起橙红色,我和王亚平开始聊起太空里的日子,她的手机铃声却意外响起,接到了“神十四”乘组从空间站打来的电话,她随意问天上的同事,看没看到此刻的晚霞。这一幕,被我们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这是将宏大的主题与个体化叙事,把主旋律内容与轻量化呈现结合起来的一次创作。“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有机融合或许是一个方向。

这一幕也让许多年轻的网民动容,其实新媒体没有什么秘密,共情就是网上网下最大的同心圆。

寻找共情的另外一个角度是:用慢功夫,练真本领。

中国航天故事的报道周期都很长,我们几篇重点报道的制作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有时候,报道对象尚未约采成功,准备工作已经做了一年。

桂海潮是一位特殊的采访对象。当神舟十六号乘组名单公布时,我们就想去记录他的故事。但航天员任务繁重,这次采访邀约了10个月。

但我们没有消极等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们前期采访了他的学生、工作环境。我们找到了报道方向——他是一个有航天梦的普通人,其次才是经过选拔的航天员、载荷专家。而这正是我们想讲的故事: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将有机会进入太空,共同建设我们的太空家园。

采访他时,我们让他穿日常工作时的服装;我们跟他在校园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海报上的桂海潮也是大学老师的模样。

等了一年的时间,我们的采访,给很多观众种下了一个可触及的梦想: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的人,是身边的普通人;可以是桂海潮,也可以是你。

我们做的这些航天报道,仅新华社开设在各新媒体平台上的浏览量已超10亿,仅“张扬带你看中国载人航天”一个话题词,阅读量就超过了2.3亿,数百次登上热门热搜榜单,收获了数百万的点赞与互动。

我很幸福,能以中国载人航天这个背景讲述中国故事,我很幸运,能在传统媒体转型这个场景探索新闻故事。

故事一直都有,观众一直都在,而我也会一路走下去。因为时代淘汰谁不会事先通知你,我们只有勇毅前行。(作者单位:新华社)
来源:中国记者(公众号)
编辑:李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