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查看: 11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级硕士邱亚婷学术日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21:4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2.2.202.26 学术日志
周一: 学习上,主要进行毕业论文二改修改。主要是对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正;就业上,进行公务员考试备考。主要学习行测选择题,内容偏向逻辑推理与数量分析。

周二: 学习上,调整毕业论文访谈材料,和部分访谈对象进行进一步沟通。就业上,学习省考申论内容,模拟考2019年真题。

周三:学习上,根据一稿论文继续补充参考文献。就业上,模拟考整套公考题并修订改正。

周四:学习上,修改论文二稿。就业上,复习省考知识,听相关课程。

周五:学习上,修改二稿。 就业上,背诵相关常识知识点,为第二天考试做准备。

周六:就业上,参加省考考试。

周天:学习上,修改二稿,和同门交流修改方向和内容。就业上,听相关面试课程学习面试经验知识和技巧。


邱亚婷学术日02.27-03.05

2.27  对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相关补充,读了格里·拜尔(Gerry W.Beyer)和娜奥米·卡恩(Naomi Cahn)的《数字规划:传统法律的未来》,学习其论述的数字遗产的重要意义。其中指出,数字遗产预示着未来立法的大致方向,揭示了传统法律会在新的数字时代面临新的命题,同时也介绍了美国对数字遗产继承的相关立法、从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指出了哪些元素和问题会迟滞数字遗产问题的解决,影响数字遗产的合理规划,并且提出了一些方案以供解决这些问题。 这一文献有效对论文进行材料补充。

2.28  阅读边沁的相关著作,他提出功利原理有两个出发点和前提: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自利选择原理。关于功利原理,他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不仅私人行为受这一原理支配,政府的一切措施也要据此行事。他提出,社会是由各个人构成的团体,其中每个人可以看作是组成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全体的幸福是由组成此社会的个人的幸福的总和。

03.01  对毕业论文进行访谈材料的补充以及对论文理论材料进行丰富。在阅读相关文献时读到,其中,人类的社会生存及其行为模式存在着复杂的维度,功利主义准确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某一界面并且做出了颇具说服力的解释。功利主义不仅提供了以两害相权取其轻、趋乐避苦、诉诸感受性标准为内容的重要的道德智慧。而且也展示了一种以人为终极目的的明确明智的价值诉求,从而提醒着人们对道德绝对化、道德异化和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保持着一种必要的警觉。

03.02   学习了关于道德动机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的时候读到,任何具备健全感情的人,会欢迎而不是抵制外在约束力所提供的为别人考虑的外在动机,而当外在的约束力缺乏或者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便自身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其强度与个人的敏感度和深思熟虑成正比。除了毫无道德感的人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忍受自己的生活安排只受自己的私利驱动,即便考虑他人的利益也是出于私利的迫使。

03.03  学习公考面试的相关知识,如党史知识和奋斗历程。学习阅读青岛2022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城市市情。闲暇时间阅读了《平凡的世界》,读完不由得感悟平凡的世界中因为信念因为坚持的心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03.04  对毕业论文中关于死亡的相关知识进行积累。黑格尔曾说过,生命中包含有死亡的种子。生与死在人的身上是统一的,因为我们有生,所以我们才有死;因为我们有死,才证明了我们有生。我们的生是肯定的、现实的,我们的死也是肯定的、现实的。有多少人的生命现象,就有多少人的死亡现象。“死与我们相关。因为,只要我们存在,死就存在;如果我们未曾或不再存在,死也就不存在了。死依据生活着。”可见,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本质、最确定的东西,是人生中所有可能性中最有可能的、最确定的事件。死亡是人生矛盾的一端,是根植于我们生命中的东西,有生有死才是完美的人生。因此我们怎样对待生命,我们就应该怎样对待死亡。我们不能消除死亡,正如我们不能消除我们的生存一样。

03.05  继续修改论文二稿,针对老师提出来的语法问题进行修改,联系同门根据老师的意见开始进行交叉修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9:14:52 | 只看该作者
邱亚婷学术日志3.06-3.12
3.06:
修改论文三稿,思考数字时代关于死亡的伦理思考方式和传统时代有何不同。数字时代的公民,应改变原有的事关“死亡”的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关于伦理的思考方式,关注自己在数字化生存中留下的无形的、感性的、私密的数字化元素,让尊严、自由、“独处的权利”更加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网络的发展和对生活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导致个人的绝大多数私人性和社会性活动都转移到了网络上或者借助网络进行,而这些活动的痕迹积累最终构成了数字遗产的主体部分。可以说在网络时代,数字遗产的绝大部分都涉及被继承人的人格利益。打个比方,以往的遗产主要是“身外之物”,涉及人格利益的对象很少或者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而现在数字遗产中人格性成分之多,甚至足以形成一个数字化的“遗体”。

3.07:
在补充理论的时候,发现了穆勒关于正义的看法,他认为,正义是让人接受功利原理的最大障碍之一。他在《功利主义》中用篇幅最大的一章来专门讨论了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之所以被认为与功利完全不同,主要是因为正义这个词能类似于本能一般地瞬间唤起人心中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使得人们将之视作一种自成一体的独立存在。他给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对正义或不义的察觉是否就像我们的视觉和味觉一样,是当下直接感知的产物吗?他想要证明的观点是:正义并不是一种通过直觉能够内在感知到的神秘存在,它依旧处在生活技艺当中,并因此要以功利原理作为它欲实现目的的最高原理。

3.08:
三八妇女节这天,看了人民日报的一则评论《妇女节,之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评论指出,一步一个脚印。一位位女性代表委员活跃在履职一线,为全国两会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更用行动彰显着中国女性的力量。千千万万个“她”,虽然身处不同环境、从事不同工作,却都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这种美由内而外,无论身份、无关年龄,只因梦想而闪闪发光。挣脱性别身份的束缚,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能量,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为女性高光时刻喝彩的同时,更应为她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形成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职场实力与性别无关、养育不只是妈妈的事……每个人真正将这些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塑造更为健康和谐的家庭新风与社会新风,让妇女节的意义落到实处。这些文字非常有力量,希望自己未来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3.09
和晓琴学妹沟通毕业论文的语法问题,学妹修改出了很多我的语法问题,我们就一些语序和表达问题进行探讨。今天学习了传媒教育网里的一篇关于摘要写作的文章。文章提到,摘要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没有给出结果。论文摘要的主要功能不是告诉读者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告诉他们自己发现了什么。其他信息如研究方法(method),主要是为了支持自己对结果提出的要求。 摘要的后半部分(大致占一半的篇幅)应该致力于总结和解释结果,(指出有什么价值)。

3.10
今天去A区参加青岛的人才引进面谈考试,到场参加的同学数量多、竞争激烈。下午除了按照老师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还学了结构化的相关面试课程,包括社会认知题、组织流程题、矛盾处理题等,希望后续的进一步考试能用得上。

3.11
在对毕业论文进行文献补充的时候,发现一个叫做坎恩(Cann)的作者在讨论交互式墓碑,其中包含条形码,是指允许生者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与死者“互动”。她建议通过视频、对话、记忆和图片的链接,死者仍然活着。这些互动并不是与 “网络幽灵”的意外相遇,而是有计划的相遇,因为这项技术允许对死者进行重新动画和复活。重要的是,任何控制该网站的人都可以修改和添加数据,从而使死者能够参与社交活动。如今我们不仅仅用数字领域来纪念死者,还开始用这些技术来照顾他们,保持接触,与他们建立联系。从本质上来讲,由于死者依靠科技继续留存下去,我们现在正在见证着对死者的观念转变。这一点启发了我关于死亡和科技、数字遗产和技术进步的思考。
3.12
在关于论文后半部分设计一个可持续的、有尊严的解决方案时,要考虑多个利益攸关方和相应的价值观。有一个观点是要求我们对集体数字遗产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下放。此外,社交网站(SNS)开发的复杂工具和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够以更多样、更高效的方式进行交互,但用于处理离世用户的虚拟身份的技术和文化协议的开发滞后,这就提出了一个文化上复杂的问题,即个人去世后的在线身份应该如何处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17:25:37 | 只看该作者
邱亚婷
3月13日 周一
修改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关于功利主义部分进行更新补充。补充了关于西季威克的直觉主义伦理学,并且补充了罗尔斯对西季威克的批评。此外,找到“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二者的问题。它们之间的相互否定,都未能解决自身的客观性问题。其实,只要道德判断与“功利”相联系(无论这“功利”是以“最大幸福主义”,还是“普遍快乐主义”表现出来),就变得异常复杂,难以寻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客观标准,何况“行为功利主义”还必须论及行为的具体情境。

3月14日 周二
对罗尔斯的批评进行理解。他认为,西季威克的方法面临人际功利比较的技术困难,因为值得欲求的快乐感、幸福感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同性质的快乐感、幸福感经常相互冲突,我们无法权衡和计算;其次,从个人快乐感、幸福感到普遍快乐的过渡,其中暗含一种把所有人的快乐体验融合于一个公平的旁观者身上的观念,而现实的道德判断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理想的公平的旁观者。第三,西季威克的普遍快乐主义提出了一种过于严格且不合理的伦理要求,即使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被安排得能够达到社会成员的的普遍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可能在社会地位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导致巨大的不公平。公平和公正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往往是相对的。如果一个社会以形式上的公平而掩盖着实际上的不公平,那么,功利主义所主张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幸福主义”、“普遍快乐主义”也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3月15日 周三
修改毕业论文摘要和结语,通过阅读优秀博士论文以及探讨摘要、结语的文章,从结构、内容、语法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对自身论文摘要进行全盘修改。对摘要字数严格把握刚好写满一页,对结语写超过2页半。整体内容和语言润色丰富及干练许多。

3月16日 周四
研究数据之所以值得保存的原因。数据之所以值得保存,本质是因为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公司创造利润。已故用户的数据对此类目的也有价值。例如,社交媒体个人主页的资料仍然具有吸引访问个人资料的在世用户哀悼的功能。事实上,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甚至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劳动。虽然哀悼亲属产生的(间接)流量可能无法单独产生足够的点击量和曝光量来支付照顾死者的费用,但它仍然可以发挥进行哀悼和表达爱意等中心社会功能的间接作用。此外,数字遗产的数据集还可用于培训新模型和提取历史洞察力,这也许会提供宝贵的市场优势。

3月17日 周五
修改毕业论文提交给辅导员。今天大量时间用在调整毕业论文格式上,对封面、页眉页脚以及交叉引用等进行处理。

3月18日 周六
虽提交了论文但仍在继续修改。根据老师、同学和自身的检查,发现还需要对文献综述、关键词解释以及理论和研究问题需联系更紧密等问题进行优化处理。

3月19日 周日
提交学院讲座内容至系统。其中一个名为《被忽视的媒介:传播学与哲学的思考》的讲座内容值得复看。该讲座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内容:1、问题的缘起2、媒介哲学?技术哲学?3、分叉:“媒介+”?4、反思媒介哲学。其中一部分内容“对智能媒介本身的研究,忽视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智能手机的低电量引发充电焦虑→人受到技术的摆布;一次大规模停电可以轻易击垮基础设施支持的智慧城市。”让我深思技术和人的关系,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3-27 20:55:39 | 只看该作者
邱亚婷 3月20日—3月26日

3.20 修改毕业论文,对论文研究背景部分做了最新数据的替换。补充了2022年中华遗嘱库关于80后、90后立遗嘱中,虚拟遗产的占比情况;补充了2022年互联网统计报中互联网用户人数达10.74亿人。

3.21 优化了访谈对象内容,对访谈材料进行进一步选择,丰富访谈内容,补充了对数字遗产工程师的访谈考察。

3.22  投递简历、准备人才引进面试学习工作。学习相关结构化课程,诸如人际关系处理类、哲学认知类、紧急情况处理类等考题内容。

3.23  制作预答辩ppt,从研究概述、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与分析等方面进行编辑。

3.24  对参考文献进行再优化,删除质量不高的文献,补充更新优质文献。写6000字答辩稿。

3.25  上午正式预答辩、下去参加人才引进考试,答辩过程还算顺利获得四星评价,但老师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再进行修改。

3.26 整理答辩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对论文进行盲审前再调整。
5#
 楼主| 发表于 2023-4-5 20:56:38 | 只看该作者
邱亚婷 3月27日——4月2日
3月27日 整理预答辩汇总的问题,针对老师提出的“题目范围大,社交媒体范围广、伦理范围广,最好聚焦到某个社交媒体和某个伦理知识”这一建议,把研究对象范围缩小到新浪微博平台,补充相关案例,进行案例汇总和分析。
3月28日 进行最新文献寻找和补充,找到2022年《新闻记者》刊登的一篇名为《穿梭时空的对话:作为媒介“安魂曲”的数字遗产》的文献。该文献提出,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的足迹越来越数字化,这些足迹在用户去世后转变为数字遗产继续存储在网络空间,如何处理数字遗产成为当今人们关心的重要议题。该文章从媒介视角解读数字遗产的价值属性,将数字遗产视为一部由媒介技术演奏的“安魂曲”,在死亡的序曲、记忆的间奏和爱的终章中,勾连起逝者、生者和技术平台方之间的对话,跨越现实时空和虚拟时空、生存世界和死亡世界等的界限,突出数字遗产的对话性特点,重新理解数字时代的死亡与哀悼。此外,人们需警惕技术带来的失控风险,在数字遗产搭建的对话中不断自省,尊重生死变换的自然规律。这篇文献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3月29日 进行论文送审抽签,没有抽中双盲评审,但是还是要以百分百努力认真修改优化论文。此外,和一个互联网公司进行电话交谈,了解招聘岗位和相关信息,敲定笔试及面试的具体时间。
3月30日 对论文创新点和结论的表述进行修改,修改确定研究问题,主要从继承与伦理、隐私与伦理、管理与伦理等方面对论文的研究问题进行进一步评估。
3月31日 进行优衣库UMC岗位的AI测评工作,了解UMC的工作内容、职位晋升以及轮岗制度等相关信息,参考网上相关面经,认真准备测评。论文方面,继续搜集关于数字遗产的相关例证。
4月01日 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上,补充预答辩老师提到的关于研究对象典型性的论证分析。
4月02日 继续修改论文,对网络上兴起的“互联网棺材”进行分析。所谓的“互联网棺材”是指一款让死者能在生前对自己的互联网账号数据进行预处理的产品。“互联网棺材”的主要功能为,死后自动发布讣告,通知好友,数据删除和密码托管等。其使用方法是只需要插入USB接口,根据弹出的窗口提示操作即可。用户所有的账号数据都会保存在“棺材”内部,更改需要密码方可进行操作,若用户死亡,需要输入死亡证明编号将“棺材”设定为“已逝”状态,然后内置的人工智能会进行后续操作。而且用户在生前可以自行设置自己的讣告和自动回复内容,也可以选择设置死后将自己的社交账号注销或者删除所有数据,还可以最多指定三位信任的密友,在逝世后将账号密码的副本发送给他们,交由他们对账号进行管理,所有操作必须在“已逝”状态激活才能进行。“互联网棺材”话题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欢迎,也有网友担忧信息泄露问题。还有网友表示,我需要,但不需要工作人员处理“后事”,我要找个信任的人或者自动直接删除。这一服务可以补充到第五章节中作为材料补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