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举办“慈善晚宴”,据称让受邀请的中国富豪有点心虚,惟恐被圈捐。还好,“慈善晚宴”没有“鸿门宴”惊心动魄。富豪们没遇到尴尬,中国的慈善事业却有点无颜见世界。
2日发布的《慈善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慈善捐赠占GDP的比例仅为0.01%,美国为2.2%。目前中国人均捐款为25元。2009年,中国、美国、英国、巴西、印度五个国家中,捐赠占GDP比重,中国最低。在捐赠总额前10名的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5个席位,外资企业3个,国企2个席位。(《新京报》11月3日) 慈善好比一条河,细水长流的前提需要有充裕的水源。慈善不同于财政拨款,这条河里的“水”,来自千家万户的捐赠。慈善捐赠财源不足,肯定是人的问题。有人将批评的矛头对准民众,指责他们缺乏爱心。这,并不客观。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多少中华儿女慷慨解囊,说普通民众没有捐赠之心,显然站不住脚。再者,慈善事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中国的富豪不少,但缺乏足够数量的真正中产阶层,靠房子“值钱”形成的中产者,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中产,一旦房价波动,中产者很可能瞬间名不副实。靠薪水度日的民众,苛求他们经常性捐赠,显然不大现实。这样,向慈善事业捐赠的主力不该是普通民众——他们只是在紧急状态才适合慷慨解囊,而是企业和富豪。中国不缺大型企业,虽然这些企业无法和世界级的著名企业比肩,但其利润也相当可观,每年稍微挤出点“牙膏”,中国的慈善事业水库也可以丰富许多;中国不缺富人,“隐形的富翁”更是举世无双,至于有爱心、懂得报恩的富豪,其数量比全国劳模少得多。 是到了为中国慈善事业招魂的时候了。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慈善的概念和传统源远流长。现在,经济发达了,社会责任感和慈爱之心不乐观了。一方面,嗷嗷待哺的穷人和落后事业不在少数,另一方面,暴利的行业和暴富的群体却吝啬得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宁当守财奴决不当慈善大使。中国慈善事业的困境,需要唤醒中国本土企业和国产富豪(含官员富豪)们的良知苏醒过来,在来年的《慈善蓝皮书》发布之际,不至于让我们依然如斯尴尬。 为慈善招魂,不能提及慈善的境界。在孔颖达看来:“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业”,因而“慈为爱之深也”。善,也是富于同情心之意。可见,慈善不是企业家的即兴表演,更非变相的广告,而是企业经营和财富资本达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经营者和财富所有者的一种特殊境界——慈善境界。这种境界,是仁慈心的自然写照,是社会责任感的自然流露,是回馈社会的本能心态。中国国有企业缺乏应有的慈善之心,恐怕与它们靠垄断和权力攫取财富有关,不是真正凭能力立足于市场社会的。同样,中国的富豪们,如果他们的富裕也是靠个人能力打拼出来的,个人财富中没有原罪的东西,他们懂得穷的滋味,济贫也就不会如此之难了。国企的富缺乏正当性,个人的富更经不起舆论的质疑,这样的企业和富豪多了,他们的境界高得起来吗? 为慈善招魂,培养慈善境界,需要从制度上规范财富的创造。否则,片面的埋怨和批评,很难解决问题。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