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暴力历来水火难容。谈到暴力,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拳打脚踢。其实,语言冷暴力的普遍性远甚于有形的皮肉伤害。职业性的语言暴力,现在也多少讲究点“含蓄”了。比如,濮阳女户籍警鄙视办证的人“下乡佬”,话语虽不雅,但还不算重量级的暴力词语。女导游跟一车游客发飙,指责几十号人不多买东西是“骗吃骗喝骗玩”,斥责游客的“良心叫狗吃了”,就属于语言暴力中的“战斗机”了。
云南省女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消费的行为,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曝光后,国家旅游局责成云南省旅游委尽快查明事实,对损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中新网5月3日报道) 出门旅游,图的是个惬意。在外地遭导游呵斥,这事搁在谁身上都不舒坦。有趣的是,云南当地旅游部门对此无动于衷。网友晒出云南旅游局长开会睡觉的照片,也不见动静;而央视一曝光,国家旅游局就责令云南方面给个说法,如此“雷厉风行”,搞不懂究竟该感谢国家旅游局还是该感谢媒体了。正因为如此,女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反思的主体反而变得多元起来。 首先该反思的是当事人,那个出言不逊的女导游。会说脏话的人不计其数,说脏话的人也大有人在。敢对着自己的顾客用侮辱性和恫吓性语言赤裸裸地威胁整个团队的成员,这样的语言暴力显然超出了职业伦理的范畴,应该涉嫌犯罪了。有人说,导游靠游客购物吃回扣维持生计,她属于“真正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是忙活了4天,一分钱没挣到还要倒贴的导游”。即便如此,这样的行为也和她所从事的职业格格不入。这样的行为若得不到禁止、惩罚,其他导游会不会纷纷效仿?其他行业的人员会不会效仿:你来了不买我的东西就大逆不道,就活该被羞辱?如此一来,我们还敢出门不?所以,导游应反思:你们该靠什么维持生计。 比导游更该反思的是旅行社,因为起码这个事件的当事旅行社,是在透支自己的信誉,甚至是在透支全行业的信誉。一个敢胡作非为的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个“撑伞的人”。女导游在旅途的车厢内,不怕几十个游客报复她的恶言恶语,如果她不是身怀绝技的“少林女弟子”,想必就该自信背后有单位在给自己撑腰。正如网友所言:“一个小小的导游有那么大的胆子吗?可见它背后的旅行社的有多么的霸道,旅行社背后没有没靠山,没有一定的人在撑腰他这种恶行是存在不住的!”假若旅游企业变成准暴力机关,无视先前签订的旅游合约之限制,合约之外强迫游客挥金如土,这样的企业和行业,能可持续发展吗? 在我看来,最该反思的应是旅游企业的主管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资讯如此迅捷的今天,网上对外出旅游各种抱怨的声音此起彼伏,云南当地旅游局装聋作哑,国家旅游局假装看不到。等到央视曝光了,连夜跳出来表态要调查。这样的“闻风而动”,算不算典型的“墙头草”呢?纵然“游客骂我千百遍,我和游客无关联”;中央级媒体批评了,立马“谦卑”主动起来。这样的“墙头草”,是不是在变相纵然各地导游欺客呢? 旅游业要盈利,旅游从业者要赚钱,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优质的服务。如果以“水浒”方式经营旅游业,我们的旅游业如何做大做强呢?对此,有网友一语道破天机:“我们旅游这个行业,从小缺乏教养,长大未得矫正。”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