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的人事,没有永远的风光,涨落起伏是常态。若只看到局部,就此断言这就是事物的全过程,未免有点想当然了。 湖北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随着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荣耀了近30年的黄冈中学,逐渐走下“神坛”,14年仅出1名省状元。(《长江商报》4月6日报道) 因不再出“高考状元”,走下“神坛”的黄冈中学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有人觉得黄冈中学的衰落是高考和新课标的产物:“喜哉!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长期以来,为了一名状元,不惜倾全校资源,孤注一掷,三年后,一批题目机器人伴着状元走向了高校。悲去喜至,这是新高考、新课改的胜利!” 这样的高兴,显得早了一点。黄冈中学的辉煌,是中国应试教育的辉煌;黄冈中学的衰落,未必是中国应试教育的衰落。高考在改革是事实,改革者想脱去高考应试教育的外衣,也是事实。至于现有的改革措施能否如愿以偿,却值得怀疑。 学习本来是件愉快的事情;教育也应该追求快乐,做到寓教于乐。但在高考被产业化的今天,高考改革只盯着考试的形式和几门课,不围绕去产业化做文章,纵然一个黄冈中学衰落了,相信还会有若干个类似的学校活得好好的。不信,到每个省市做个调查,靠应试教育取得高升学率的中学,哪个省市县没有注意到“黄冈中学”呢?即便在湖北,依然如此:“湖北省本来就没黄冈什么事,黄冈是被传的。以前华师附一遥遥领先,现在襄阳五中四中追了一下,不过人华师附一(的毕业生)都出国了。” 中学教育在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担当意识。平心而论,注意到教育目标,在多少中学能得到落实呢?高中的升学率就好比政府官员眼里的GDP,谁有本事把这个数字搞上去,谁就能得到家长的称赞,谁就是中学教育界的“大能人”。这样的大能人,社会地位比多数大学校长牛多了。不信,让活得很好的“黄冈中学”校长们和一般的大学校长们在社会上走一圈,看看谁更风光和霸气,就知道了。 黄冈中学是“高考工厂”的代名词。一家工厂的衰落,不等于一个行业的“崩盘”。不论在什么时候,每个行业都有令人骄傲的代表。看到一家学校不再辉煌,就贴上这是某某改革的硕果,这样的标签虽然有点时髦,要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才是。就目前来看,每年高考后还有不少中学在炫耀自己的产品多么“优质”,优劣的标准就是高考分数,而不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如此说来,黄冈中学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只要它熟悉了新课标改革的规律,再花钱挖到些“高考工厂”的“高级技工”教师,再制造些省级“高考状元”,这种可能性真的存在,因为高考还没有走出题海战术的泥沼。 新闻链接:http://www.morningpost.com.cn/2015/0406/482490.s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