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的故事,历来是人们人们嘲笑的对象。通常,人们觉得忧天的那个“杞人”,必定是学识不深的人。如果事实真的如此,相信这个典故就不会长期流传了。毕竟,学识不深,原因很多。嘲笑学识浅薄的人,有点歧视的意味。在我看来,这个典故“永葆青春”的奥秘也许在于,某些学识不浅的人,在跳出自己知识领域的地方,依然以专家身份发言,由此闹出笑话,并且是忧国忧民的笑话,才可能被人讥笑。 3月3日,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在《环球时报》撰文,分析形成雾霾的主因究竟来自哪儿。在《穹顶之下》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时,这个议题确实不错。遗憾的是,陈教授用哲学的语言,给雾霾把脉,行文的晦涩姑且不论,他先是揪出资本逻辑,认定企业逐利是雾霾的元凶。吊诡的是,他又反对打破能源国企的垄断现状,相信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良心发现自我改邪归正,消除雾霾,因为国企“按其性质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它更有条件和责任‘跳出’资本逻辑。国企现在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不等于它就没有这一‘先天优越性’”。末了陈教授断言:“如果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在康德看来,哲学是一项仰望天空的学问。仰望天空,需要哲学家视野宽阔,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诱惑。否则,仰望星空就变成了埋头盘算。雾霾是人类的敌人,雾霾不是上天的惩罚,而是人类自身作孽的结果。陈教授不否认这一点,怎奈他抱着“资本论”的观点,狠批资本逻辑,由不许改变能源垄断的现状。如此“两难境地”,反而让我们不懂他开出的药方会有什么作用了。 现实世界的逻辑并非只有资本逻辑一家,而是多样的逻辑并存。陈文最大的问题在于视野狭窄,只盯住资本逻辑,既打它的屁股,又当它的保护伞,不许别人批评它。在我看来,逻辑也有层级,现代社会,法治逻辑应该是最高层级的逻辑,资本逻辑则是次级的逻辑。反思雾霾问题,看到资本逻辑的负面作用很有道理,只是需要跳出资本逻辑,看看法治逻辑是否缺位。新任的环保部长也承认,以前我们的企业不重视环保,有点不把法律当回事。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我们的石油企业的汽柴油标准跟国际接轨,或者说我们的法律强求这些企业的生产标准必须接轨,雾霾问题还会这么严重的话,雾霾就该是全球普遍现象而不是“中国特色”气候了。 哲学必须和当代的科技水平合拍,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提升哲学思维。就陈文来看,没有看到这位教授的哲学思维和当代科技水平合拍,依然在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斗争逻辑来给能源国企垄断做保护。这样的分析,任凭你用再多的哲学术语,写得再委婉,也会让读懂的读者失望甚至不满的。看看网上对这个评论的批评,也许该反思的就是给垄断企业既想牟取垄断利润又不想守法不想履行社会责任辩护是否可行了。 公民评论需要给民众代言,需要客观公允发表看法。哲学教授给垄断代言,不知居心何在? 新闻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opinion_china/2015-03/5799328.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