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崇拜由来已久。以往,年轻的媳妇羡慕德高望重的婆婆,巴不得一夜之间熬成婆婆;年长的老人羡慕年轻人,觉得年轻是最好的资本。改革开放以来,政策性的年龄规定,歧视年长优待年轻,让少壮派确实火了些年头。不过,什么年龄能做什么事的规则很难改变,若年龄离了谱,难免吸引公众的眼球。吸引眼球的事情,必须货真价实,经得起舆论的质疑。不然,闹出麻烦尴尬的就未必是一个人了。 2月26日早上,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疯传一个1988年生的女孩陆盈盈,将在8月份到浙江大学任教,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上午9点49分,浙江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官网却发布致歉消息,称之前的网页内容有误。(浙江在线杭州2月26日讯) 陆盈盈未必是国内最年轻的女博导。在我的印象里,中科院起码有过28岁的女博导。所以,陆盈盈当博导的新闻,不少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在英文里,羡慕和嫉妒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羡慕产生嫉妒,嫉妒容易较真。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最怕的不是浮夸、赞美,而是较真。这不,陆盈盈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份,还真有点注水。辟谣后的这家实验室网站的陆盈盈简介里,陆盈盈的“教授”身份变成了“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信息不见了踪影。教授和研究员虽然“级别”相同,但含义还有一点距离。“博士生导师”的信息虽不见了,该网站的陆盈盈简介下面,好像并未切除干净,还有“拟聘1-2名博士后;每年计划招收多名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欢迎具有化工,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前来联系”的一段文字。看来,这辟谣是临时的,以至于陆盈盈本人或者实验室负责网站的人员来不及通读简介,造成前后逻辑的不周延。 通常,由媒体报道失实造成的“乌龙事件”,责任在媒体。查看了这个消息的来源,从网易新闻、到中国青年网再到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主办),在新蓝网的报道里发现出自浙江大学这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也就是说,27岁“女博导乌龙事件”的始作俑者,不是新闻媒体,而是这家实验室自己。陆盈盈的简历是谁提供的,简历里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她自己册封的还是实验室领导添加的,发布这样的简历前实验室的领导审核没。如果审核了,为什么媒体一报道,实验室就致歉并更改部分信息呢?可见,这次最该反思的不是媒体,而是涉事重点实验室了。 一个本科毕业不到4年的学生,居然能在美国用4年的时间完成硕博连读,不知是不是创下了美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纪录。起码,母校的毕业生又被一下子聘用回来,并且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直接给予“特聘研究员”的资格,按说也够重视人才了。只是这样的“重视”,符合科研人员的聘任规律吗?即便符合,为何官方网站又夸大其词,把没有教学经历的“特聘研究员”写成“教授”,不但给予了丰富的教学资历,还把“聘用”变成了恒定的教职?区区几个字的区分,反映出的是涉事重点实验室的浮躁之风。人们也许要问,如此浮躁的实验室,其以往的科学研究成果,是不是也有类似做派呢? 看看现在里有多少研究员冒充教授,看看多少名不副实的导师,就知道我们的学术水准为何在国际上没有影响力了。所以,陆盈盈“女博士乌龙事件”虽小,却能以小见大,这也是意外的收获吧。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5/0226/11/AJCJUPM400014SEH.html http://sklpre.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05&object_id=60593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