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供需方面魔力无穷。历史选择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政府给市场订立规矩,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不干预具体的市场行为,早已成为共识。市场经济不等于政府袖手旁观,只是干预市场一定要有充分的法理依据,注意干预的力度不能强制性。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的男主角杜淳拿了1600万,女主角马伊琍拿了1800万;《红高粱》男主角朱亚文的片酬达到一集90万。11月11日,微信公共账号“娱乐on call”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将出台“明星限薪令”,对演员片酬进行限制,此政策在总局已进入内部征求意见阶段。(《华商报》11月12日报道) 时下的国产剧质量堪忧,明星的报酬奇高,总局想通过限制明星的片酬给影视公司分忧,进而让制作方有更多的经费用于提高影视剧的质量。这样的初衷,真心不错。好的动机当然必要,至于其效果如何,则需要时间的验证。关键在于,为这个效果的实现,明星“限薪令”这个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是否会削弱明星投身影视表演事业的积极性,进而让影视剧的质量更为滑坡,也不能不有所顾虑。就舆论的反响看,这个传说中的明星“限薪令”分歧不小。赞成认为:“早该如此,太离谱了!”“很多剧目、演员演技浮浅。为治理此乱象称赞!”反对者则认为:“明星薪酬多少是市场决定的,政府不要干预。”“完全商业化的东西,你非要插手搅合,这东西你管得住?”“限制收入不好,对高收入者多收税反哺穷人才是正道。” 明星演员的片酬要有个合理的范畴,低于这个范畴不好,超过这个范畴也不妥。至于合理片酬的范畴如何确定,相信市场会给出答案,我们不必为这个事情操太多的心。这个传闻暴露出的问题是:总局希望提高国产剧质量的愿望,如何才能不至于落空。显然,这才是总局和民众包括影视公司都很关心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限制明星演员的片酬,不能解决国产剧现有的粗制滥造问题。 国产剧粗制滥造,有制作人员水平的问题,有演员演技的问题,也有片酬高造成的无法提高质量的问题,这些显然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国产剧的质量普遍低下,主要在于拍摄题材范围过小。卫视和地方台播放的电视剧,几乎是抗战剧和国共谍战剧的天下。真正反映时代生活的影视剧,也多是些家长里短和不痛不痒反映反腐的题材。作为管理部门,要改变国产剧质量堪忧的局面,首先是限制剧本的选题不该扎堆。否则,再才华横溢的编导,拍摄一辈子的抗战剧,很快也会江郎才尽的。鼓励影视剧立足我们这个时代,审视这个时代的问题,鼓励影视公司拍摄和这个时代合拍的影视作品,恐怕比限制明星演员的片酬更有利于影视剧质量的提升。当然,限薪令还要合法,不然擅自规定片酬,规定违法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不给影视剧的题材设置门槛,不对编剧念太多的紧箍咒,鼓励影视公司推出新人,明星的身价自然也会降下许多。所以,提高影视剧质量,网友建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应该给自己来一个限权令”,因为“广电局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这样的建议,不知管理部门也该听听并尝试一下呢?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4/1112/00/AAQF1CCC00014Q4P.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