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以晚清上海竹枝词为载体,结合报人群体的身份背景、上海当时状况等因素,分析晚清上海报人群体的社会心态。 晚清上海报人多来自江浙一带,太平军起义,他们颠沛流离,漂泊到上海,以求安身立命。到了租界,“士”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了,学而优的结果也不是理所应当的仕途。自我身份和地位失效,致使他们焦虑,四处谏言,体现自身价值,更有甚者如王韬“无节操”的同时向清廷和太平军献言献策,颇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子风范。 “客”的身份让他们在被西人、西物、西俗等裹挟时,表现出或惊叹或鄙夷或排斥情绪,本文试图透过竹枝词解读客居的归属困惑。 上海租界城市现代化气息浓厚,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一派繁荣气象。天下无人不言商的上海,让根植于这一群体心中“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严峻挑战。面对重商轻农、重商轻文的世界,他们是何心境?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报人群体社会心态:第一,解读报人群体所作竹枝词的“序”、“跋”,从作者自身的角度理解其写作心境、对所处环境的认识;第二,尝试着从“客”的身份——漂泊;第三,其看待西人、西物、西俗的心态;第四,商业繁荣——重商轻农、重商轻文、酒、妓,“繁华”的世界;第五,报人职业心态——生活窘境、士心尚存、报刊的力量、不完全报人; 关键词:晚清上海;竹枝词;报人群体;商业;西人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