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环保标准变了,政绩考核也该变一下

2014-6-7 08: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0| 评论: 0|原作者: 刘海明|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20140604
与时俱进的道理不难理解,真正能和社会发展同步进不大容易。以政绩考核来说,在经济存量严重偏低的年代,考核地方官员用GDP的增长速度、总量作为重要依据,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确有裨益。在经济增长转向内涵式增长时,再延续靠经济增长硬数据说话的做法未必合适。经济方面是这样,环保指标的考核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介绍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中国网6月4日报道)

新的城市环境质量检测标准,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比例仅为4.1%。如此低的合格率,相信会让那些不达标的城市市长们感到意外。如果新的标准被推广,全国城市的环境质量合格率可能从将近70%降到5%左右,首先触动的未必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而可能是众多的城市居民。以前,城市居民优越感和自豪感,让多少城市居民喜欢城市生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了,物质的优裕远抵不上对沙尘暴、雾霾空气的忧愁。作为城市管理者,如果不能消除市民这方面的忧愁,纵然上级单位对城市管理者的政绩考核合格,甚至优良,若政绩考核不能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则这样的政绩考核会不会失去意义呢?

城市环境监测标准之所以修订,在于污染空气的元素在增加。并且,新生的污染物给城市空气造成的污染,可能远远超出传统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环保护采取新的环保标准,适应的是空气污染新状况。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以往可能觉得只有经济增长指标最牛气,可能觉得只有高楼大厦和马路、立交桥最直观,所以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才围绕人们的眼球做文章。对于那些眼睛不容易看得到的东西,则不够重视,甚至不愿意投资。前不久,有地方官员坦言不愿意投资地下管网的建设,因为老百姓看不见。言外之意,不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政府做了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空气质量问题,假若不是沙尘暴长期肆虐,不是雾霾终日锁城,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看来,确实是个花钱也不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既然不能见成效,政绩考核方面又没有明确的要求,自己又何必去较真呢?

现在,空气质量问题成为困扰我们的重大社会问题。民众普遍关注环境质量问题,如果从上到下都能按照新的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规定几年不达标或者没有明显改观的,市长必须引咎辞职,相信会触动众多城市的官员。相反,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延续传统指标,空气质量糟糕一点也能被考核“合格”,我们的空气质量想有明显的改观,显然不大容易。

空气污染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结果。公众对青天白云的期盼可以理解,但要对大气治理的长期性有足够认识。就地方政府而言,责无旁贷地扮演治理雾霾的主体角色,作为组织部门,尽快把空气质量纳入政绩考核体系。相信政绩考核指标与时俱进后,以地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官员的智慧,实现这个双赢的目标并不算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