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别让“老百姓”成了巧妙的隐喻

2014-6-3 12: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7|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这里的“老百姓”是谁?
几年的工夫,雾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产”。当人们为逃避污染而苦恼时,却未必把雾霾和GDP的快速增长联系在一起;当我们看到不少地方政府在喊着大力治理雾霾,有的市长甚至立下军令状时,却未必意识到不是所有的治污表态都名副其实。看看下面某市长的发言,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谈到治理污染,“市长说,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也是政府主导水污染治理的困境。(《中国经济周刊》6月3日报道)

习惯了面子工程的这位市长先生,很清楚污染不除,民心难聚的道理,却不愿意从根本上投资治污设备。毕竟,治污设备不是红地毯,不是鲜花,专门置于耀眼的地方,养人眼的,属于标准的“地上党”;治污设备需要“潜伏”,无法让人直观,属于标准的“地下党”。“地上党”给人以美感,是生活的调味品,当然必需;“地下党”重视实用,是老百姓真正的仆人,离开它们我们可能就难以生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两者不可偏废,但应知道孰轻孰重。上面这个市长的发言,如果符合当代中国的市长逻辑,其发言即便不能收到热烈的掌声,起码也能得到与会市长们的肯定。遗憾的是,新闻中没有披露这个细节,以至于我们无法知晓这个发言的实际反映。按照推测,假设这个发言因为反民众,骆秘书长早该介绍一下了。他没有说,可能这个市长的发言,现场反响还不错吧。

一位堂堂的市长,不愿做老百姓看不到的事情,这个理念真心没错。问题在于,如果偷换了概念,满嘴的“老百姓”,而实际上“老百姓”只是个巧妙的隐喻,以至于听话者不得不区分“老百姓”指代的真正群体是谁,这就非常费解了。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空气究竟是清洁还是污染,整天外出的老百姓应该最为清楚。如果一座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政府投资治污工程,在地下埋设管道,我不信老百姓就能假装看不到;如果埋设的网线奏效,空气质量得到改观,我不信当地的老百姓感觉不到。既然如此,缘何前面那个市长偏要口口声声说老百姓看不到的事情自己不能干呢。他的言外之意是,老百姓看不到的事情,市政府干的话就是干傻事。治污工程老百姓没法看不到,这里的“老百姓”究竟是谁,就很有意思了。

政绩工程,官员们喜欢做,因为政绩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上级领导看在眼里,满意在肚子里,做事的官员升迁有望。靠政绩工程升迁的官员,非常了解政绩工程的模式,他们也在乎下属的政绩,因为那也是自己的政绩。所以,治污工程不属于政绩工程,导致了市长们觉得投资治污“很傻很天真”。只是大会发言不好实话实说,只好把“上级领导”乔装打扮成“老百姓”,这就需要领风情的上级领导和自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借口老百姓看不到的事情不能干,网友不无讽刺:“又说错话了吧,江河湖水是清是黑老百姓看不见?我看是领导看不见吧。”“应该注明是哪个市长,看看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的良好党员,顺便发个无耻证书。”可见,把“政绩考核”改成“民绩考核”,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牛气起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