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教育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等于否定了行政化主导的现行大学制度。这个强烈的信号,给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人以无限的期待。在全国"两会"前,微博上这方面的议论就开始升温。大学去行政化的"烽烟"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姜耀东的两句话被点燃起来:"某种程度上,中国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教育部大学,我们都是分院。""不去行政化,大学就没办法办下去了。"3月3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部长通道"回应此事:中央正在起草文件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认识到一种制度的缺陷,进而决心改变这种制度性缺陷,委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大学的问题早已不是秘密,未解的是何时动真格清除大学的行政化色彩,以及如何去行政化。至少从袁仁贵部长的回答中,连"你懂得"这种雾里看花式的答案都没有。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前景"严重雾霾",难免引起更多人的议论。 人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的人,是特殊社会环境所造就的。单位、部门、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单位、部门和行业。大学作为社会机构,其行政化色彩浓厚,官僚气息不少,究其原因是现实的社会综合环境熏陶出来的。大学去行政化,公众寄希望于教育部,以为教育部的一纸红头文件,解除了大学校长书记头上的行政级别,大学的行政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显然过于简单了。能对中国大学发号指令的,绝不止一个教育部(厅局),还包括来自其它党政机关的指令,大学照样不敢怠慢,否则后果的严重程度未必亚于违背教育行政部门的严重程度。这是因为,教育部也不是国务院的垂直下属。不再受其它部门的管理。既然大学所受的管理部门多元,大学要去行政化,就必须得和所有能对大学指手画脚的部门"说再见"——真正独立于这些部门。除了教育部只能在业务上指导,其它机构不能对大学事务进行干预。如果党政机构不能切割和大学的关系,大学的去行政化,即便日程表设计出来,落实到实处怕也太难。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多年的习惯已经让这些部门觉得对大学指手画脚是天经地义的。相反,不插手、过问大学的事务,那才是自己的失职。这样的"传统"包含着太多的部门利益。只要能管得住大学一点事情,大学就得听从自己。那么,本部门人员的子女亲属读书问题,安排工作的事情,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便利。一旦大学真的去行政化了,发号指令不灵了,这些部门会不会通过其它渠道变相干预大学事务,真的是个未知数。把利益当作权力,让管理部门尝到了好处,每吐出一点,都不亚于醉酒后的对地"讴歌"那么痛苦不堪,因为进到自己肠胃的利益吐出来自己会愿意吗? 大学去行政化,还在于多年的习惯让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工变成了体制内的人。想象的体制内的"安全幻象",决定了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工们不愿意去行政化,因为这何尝不是要削减他们的既得利益?当利益变成权利,就像不许公务员吃喝和接受灰色收入一样,那种滋味也蛮难受。所以,大学去行政化的阻力不仅来自于党政机关,还有大学堡垒自身的阻力,只不过这个阻力至今没有被提出来罢了。 所以,大学去行政化,不是改革日程表何时发布,改革冲锋号何时吹响,而是如何切割好党政部门和大学员工利益的问题。找到利益切割之策,大学去行政化就容易多了。不知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们能不能出谋划策呢?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