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雷乃是“新浪潮”运动的中坚分子,也是“左岸派”的领袖人物 法国时间3月1日,曾执导《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法国殿堂级电影导演阿伦·雷乃 (AlainResnais)去世,享年91岁。作为新浪潮硕果仅存的几位电影大师之一,阿伦·雷乃是真正意义的电影美学开创者,不断为电影创新出许多可能性,已然成了“生命不止、艺术不息”的神话。上个月,他的新片《纵情一曲》还亮相柏林电影节,并获得阿弗雷鲍尔奖。 注重形式电影美学的开创者 阿伦·雷乃出生于1922年6月,14岁时,他制作了一部8mm短片,随后进入巴黎一所电影学院深造,但只读了18个月就退学了。1946年,阿伦主动 停止了在电影学院的学业,搬到“左岸”开始了电影事业,先是做剪辑助理,后来拍摄了一系列表现画家生平及其艺术品的纪录片。阿伦从事副导演多年,33岁 时,他的纪录短片《夜与雾》,改变了纪录片的传统模式,成为了一种心灵的延续。《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真正意义上让阿伦·雷乃声名大噪的作 品。这两部反情节的影片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电影语言的可能性,极具革命意义。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阿伦是仅次于爱森斯坦被人熟知、而绝大 多数人都没看过其影片的导演,但他毋庸置疑是法国新浪潮“作家电影”的开山大师,对世界电影史的影响深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伦是轰轰烈烈的法国“新浪 潮”运动的中坚分子,也是法国文艺界“左岸派”的领袖人物。作为左岸派的首领,阿伦·雷乃与特吕弗等“新浪潮派”最大的不同,在于更注重文学性的知识分子 气质。《电影手册》的创始编辑之一、法国大师级导演侯麦称,阿伦·雷乃的作品有明显的贵族化倾向。而阿伦自称是“过分的形式主义者”,借鉴各种艺术形式来 拍电影,并认为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提出了“形式也就是情感”。当然,阿伦不是单纯地玩弄形式,他的电影一直都在表达着这个世界的捉摸不定。以《去年在马 里昂巴德》为例,这部经典黑白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城市里、关于回忆与忘却的故事,摄影、美术有极高艺术成就,风格强烈,没有人名,只有 A、M、X等代号,也没有时间与地点的确定性,男人告诉女人:一年前他们曾在这里相见,她曾许诺一年后一起出走;女人起初不信,但男人不停出现,反复描述 细节,女人开始相信…… 很长一段时间里,阿伦与法国新小说派的两位巨匠,玛格丽特·杜拉斯、罗伯特·格里叶过从甚密。1959年起,阿伦就是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欧洲电影节的宠儿,先后15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1961年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还拿下了“金狮奖”最高大奖。 九旬高龄轮番征战戛纳柏林 阿伦·雷乃最近一次亮相公众场合,是2012年凭《好戏还在后头》参赛戛纳电影节,当时满头银发、戴着大墨镜的阿伦拄着拐杖,神采奕奕地走在红毯上,举 起双手致意,现场顿时淹没在掌声与欢呼声中。今年2月,“活到老,拍到老”的阿伦还凭新作《纵情一曲》参赛柏林电影节。该片是一部全然的室内剧,完全在摄 影棚内拍摄完成,构建了一个悲喜剧混杂的世界,讲述与戏剧有关的故事,审视时日无多的乔治的心态,观察着旁人的人性。对于这部作品,《好莱坞报道者》称: “阿伦避开了所谓的电影真实,转而用一种更加舞台化的手段拍摄出了这部电影。应该说,这是阿伦第三次大张旗鼓地把戏剧搬上银幕的实验。”上个月,阿伦·雷 乃爱妻萨宾·阿泽玛以片中演员身份现身柏林电影节,受访时谈及丈夫生活近况,称大家清楚自己总有死的那天,但还是尽一切努力去对抗它,“可能阿伦对抗的方 式是音乐、绘画、表演,并将它们综合在电影和戏剧当中,然后坐在一旁,看着演员的喜怒哀乐。”她还透露,阿伦还想拍新片,“我们的生活每年都会有不少新东 西,我们共同经历的那些时刻,有时愉快,有时享受,有时也很悲伤。所有这些感受就像一个物品丰富的行李箱,一直跟随着我们,阿伦想拍一部新片,我们就把情 感行李箱里的一些东西拿出来用,新的感受总是与日俱增,让这只行李箱也越来越沉重。” 阿伦·雷乃去世的消息传来,贾樟柯等国内电影人 纷纷通过网络致悼。影评人史航回忆,当初看《广岛之恋》,印象极深,"我是广岛。’‘我是纳威尔。法国的纳威尔。’‘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没有看 见。’‘我都看见了,一切都看见了。’当时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让所有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这一对男女就是勇敢地流露了自己的软弱。谢谢阿伦·雷乃导 演。安息。”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