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是2014年的祭灶日。从这个节日开始,传统的春节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媒体对这个传统节日关注得不多,更多在报道春晚的节目单。要想春节永远成为炎黄子孙的神圣节日,离不开保留与春节相关的节日。祭灶日,就是其中之一。
遗憾的是,现在的城市家庭,懂得祭灶仪式、保留祭灶民俗者,有减无增;即便是中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也未必屑于在放假前跟学生聊聊春节的相关节日和仪式。没有了民俗的春节,最终和普通的假期没啥区别,更多人关注的是放假的天数和年终奖的有与无、多与少等事情。假若春节就是放假,就是团聚、吃饭、打牌,我们对春节的忠诚度还能维系几个世纪,真的是个不小的问题。 一个民族的伟大程度,与其对世界的贡献率固然有关,只是自己发明创造的东西如果自己不够珍惜、不愿传承,这样的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能否巩固,显然就需要思量一番了。在文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重要标准已经成为共识的今天,我们最愁是自己新的文化贡献太少,又不愿继承好传统的文化。这样,嫌弃旧的文化土气,又没有新的原创能力,最终只能亦步亦趋跟着西方的文化打转悠。这样的结果,充其量把西方传统文化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可能被完全同化,只是永远不会拥有独立的个人文化,也很难赢得世界的瞩目和尊重。 春节在即,我们的媒体、教育机构和家庭,应该从弘扬传统的春节民俗开始。其实从腊八节到大年初一,有许多现成的儿歌,值得青少年吟诵。比如中原地区流传的春节儿歌,就有传诵的必要:“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贴门神;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早上撅屁股儿(拜年)。”至于祭灶糖和祭灶用的灶神画,也是弘扬传统春节的必要元素。为让孩子对祭灶有个认识,前几天托人在老家购买了祭灶糖和灶神画,快递到南宁,希望让远离家乡的孩童能够和家乡的孩子一起分享个传统的祭灶活动。 春节民俗多与祭祀诸神相关。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春节的来历,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要从弘扬春节民俗中尊重并热爱这个节日,而不是看场春晚、吃顿饺子、喝几场酒完事。要达到这个效果,祭灶是春节连锁假日的开端,首场仪式缺席,其后只能退守除夕;如果除夕再被异常歌舞晚会给缴械,偌大的春节假日基本就失去了精华。由此,足见祭灶日对于春节假日的门户意义。 希望我们的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在春节期间的每一天,介绍好相关的民俗,吸引更多人的视线,以增加春节的神圣力和凝聚力,而不纯粹是享受几天的清福。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