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互联网,早已变成了民众议事的公共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打赌方式预言社会的走向,并不稀奇。打赌者可能一时意气用事,但围观者不提,打赌者自己认输的不多;有的即便被围观者旧事重提,自己也未必愿意履行诺言。2013年底,新浪微博上热转一个“赌约”的帖子,形成了一个舆论事件。
2014年元旦,法学教授范忠信在杭州南湖边爬行1公里。因其一年前在个人微博上公开打赌,预言“2013年里,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会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赌输的代价是“罚自己爬行一公里”。这则微博至今已被网友转发上万次。(《北京青年报》1月6日报道) 范教授以爬行履约,在新浪微博引起轰动,赢得普遍好评。这表明,在诚信普遍缺失的今天,一个知名学者敢于言责自负,确实难能可贵。对于中国公众来说,教授爬行履约,反映出的问题在于:民众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良好期盼和中国改革进程之间的差异。 作为法学教授,从官员财产公开试点,用逻辑思维推断很快将在全国铺开。应该说,这样的逻辑推论并没有错,只是低估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改革的巨大阻力,结果导致了自己预言的落空。这个赌约的教训在于,作为知识分子在判断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时候,不能用纯粹的思辨方式来思考问题,而要充分估计现实的难题。否则,脱离了现实,仅凭坐在书斋里打望社会,自己的判断难免会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职能部门不能对教授爬行履约事件无动于衷,应该从中看到强烈的民意指向。民意是推动政府工作改革的原动力。忽视了民意诉求,也许今天你可以看范教授的笑话,改天就该公众看你的笑话了。试想一下,一年前范教授的一个赌约,按说365天过去了,很可能范教授自己都忘记了,居然还能被“有心”的网友给记起来,在微博上当成话题来讨论,这表明公众对官员财产公开的期盼程度是何等强烈。他们的“刁难”,看似惩罚了“信口开河”的范教授,但稍微有点思考力的人都会觉得输掉赌约的不是范教授,而是政府部门在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方面改革的滞后。所以有人说,该爬行的不是范教授而是我们的官员们。这样的话语,不知我们的政府部门可否敢正面回应。如果回应,必有期限;不敢回应,自损了政府的公信力。范教授自己也说他的爬行“既是履约,这也是谏言”。这样的谏言,如芒在背,不可置之不理。 历史上的改革,从来没有官方靠道德自觉自发改革的,毫无例外属于倒逼的结果。官员财产公开,作为现代国家的通行规则,在我们这边还遥遥无期。微博上议论这个话题,有人在替政府打包票,结果尴尬了自己(比如范忠信教授);等到公众都失望的时候,这个社会岂不是有点危险了吗?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