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升 在大洋彼岸,一场关于新闻教育改革的争论正在火热进行。笔者在暑期参加了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年会,亲身感受到一种普遍的危机感和在迷茫中探索的氛围。 会上波因特新闻研究所发布了一份《2013新闻教育状况报告》,这份引人注目的报告用十分尖锐的语调呼吁新闻教育的改革。该研究所培训合作部主任 H.Finberg 指出,时间正在耗尽,经济与技术给大学体制所带来的破裂性冲击,比大多数管理者所知晓的来得更快。直到 10年之前人们还不知道 Facebook和 Twitter, 最可怕之处在于这种变化的方向是难以预见的。他认为新闻教育方方面面将发生根本的改变,而无力创新者必将落伍。奈特基金会主席顾问Eric Newton毫不客气地批评许多新闻院系面对传媒技术变革反应太过迟缓,主张必须对新闻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激进的改革。 美国新闻教育界急迫地呼吁改革,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数字化时代骤然降临,变化异常迅速,传统的新闻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陈旧过时,无法应对新闻界不断发生的急剧变化,不能满足培养未来新闻人才的需要。虽然各新闻学院仍在大量招生,但新闻学位的价值在美国已受到质疑:新闻界就业岗位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们值得花费 6位数美元的学费来获取新闻学本科学位吗? 传统的新闻教育体系面临急切的改革压力,因此,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教给谁?从事新闻教育的专家学者们正在对此重新进行一番思考。 由此一系列新闻教育的改革方案浮出水面: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向以学生/用户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建设专业与学术平衡的师资团队;探索教学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医学院模式”(teaching hospital model)、“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大众化网上公开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 ”;融合媒体教学体系;新媒体研发与创业;建立新闻教育学位新系列,等等。 反观中国与美国,新闻教育体系与新闻事业体制之间的差别几乎同样的大。但中国新闻教育与西方同行一样,也存在与业界实际相脱离、课程内容空洞老旧、官僚行政化管理等弊端。 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普遍忽视新闻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重学历而轻业绩,重学术而轻专业,片面追求博士比例,而拒传媒界各类优秀人才于校门之外。其后果就是许多新闻学院严重缺乏这两类需求最大的老师:讲授新闻实务等核心课程以及数字新媒体课程方面的师资。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应对传媒变革的挑战,难免将成为一句空话。今年 3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聘任 Steve Coll为这家顶级新闻学院的院长,而这位新任院长只有非名校的本科学历,但在业界却声名卓著,著作等身。此案即为“专业与学术平衡”之特例,且立此存照。 世界传媒变革大势所趋,中国新闻教育改革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走向成功之前,关键是鼓励和支持创新。正如美国网络大学 Udacity的CEO Sebastian Thrum所述之“创新者精神”—— 启动,失败 /学习,再尝试和再启动,然后再一切从头来过。 (作者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代院长)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