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在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简称FT)工作了七八年的编辑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聊起媒体转型时,他的口中满是抱怨。 “我们的日子不好过呀。”他说,“2009年金融危机,我们的工资‘封冻’,没有增加,之后几年的涨幅都在通胀之下。”(英国的通胀这几年基本在2.5%~3.5%)。 传统纸质媒体转型难题摆在面前,《金融时报》正试图通过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迎接126岁生日。就在上个月,该报总编辑巴博尔(Lionel Barber)对内宣布了未来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其重头是电子化转型、采编时段和人力资源整合。 他称,上世纪70年代那种夜间作业以对各版本进行不断更新的办报方式已死。《金融时报》方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避了诸如“2012年利润下降35%”或“因结构重组造成裁员等”敏感话题,强调印刷版报纸在2014年初改版后,会给读者带来更新阅读体验。 2014年1亿英镑削减目标 在伦敦街头售卖报纸杂志的便利小店门口,《金融时报》以其独家粉色纸张成为“报中一姐”,然而,近年来纸媒普遍不景气,“一姐”也没少遭冷遇。 本报记者从《金融时报》母公司培生集团(Pearson Group)公布的2012年财报中了解到,《金融时报》2012年的总销售额为4.43亿英镑,同比小幅上升,但其调整后经营利润则从2011年的7600万英镑下滑至4900万英镑,下降幅度超过35%。 2013年,恰逢《金融时报》迎来125周年纪念,这张百年大报犹如老人却拒绝蹒跚。“从今往后,日报的内容来自于《金融时报》网站,而不是日报给网站 提供内容。新的《金融时报》将会由小型夜间工作的纸质版采编队伍和白班网络采编大团队组成。”在进入2013年尾声之际,巴博尔为《金融时报》2014年 的发展定下基调:数字化的进程将更加迅速,经营模式的改变不容迟疑。 2006年走马上任的总编辑巴博尔,一直在制定改革计划。其中,削减人员和采编印刷成本、完成全面数字化转型、创建新的盈利模式,是最关键的几个方面。 自2009年以来,《金融时报》虽然没有像其他英国大报那样进行较大规模裁员,但“自我离职”(Voluntary Redundancy Scheme)计划几乎年年“见效”。“上面基本不敢主动裁员,主要是工会起到一定作用,走的人基本上要么自己有更好的出路,要么就是和报社达成一定条 件。”一名曾经在《金融时报》工作的记者透露,“除了2011年,每年都有人被劝辞。而2013年,35个‘自我离职’计划指标中,有10人最终被安排到 了数字化岗位,保住了工作。” 到2013年年初,巴博尔给员工的统发邮件中称“我们鼓励那些想离开《金融时报》的人采取行动”,并称“自我离职”计划和部分采编人员岗位重新安排能够节约160万英镑开支。 今年3月,培生集团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法隆(John Fallon)向《金融时报》提出一项2014年必须削减1亿英镑成本的计划。他表示,除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其他地区都不能新增工作岗位。 就在上个月,巴博尔再次向全体员工发话,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仅继续调整人才结构和工作岗位安排,更宣布2014年上半年,将推出所谓的“全球单行 版”(A single edition),也就是进一步减少晚班编辑版面更新次数,而将主要内容和更新信息放在网络版。 巴博尔宣布的这个所谓“单行印刷版”并非人们理解的全球各地读者读到一个版本的报纸,而是指每天在各地只出版一个编辑版本,不再出更新版本,更多更新内容由网络版来体现。这也可以被看作是实施“1亿削减”计划中一项看得到成效的措施。 尽管如此,《金融时报》向本报记者强调了纸质印刷版会继续满足传统读者的习惯,“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纸版依然是我们重要的载体形式,我们会继续在各地印刷国际版,继续吸引各地广告商。” 数字化先行和多渠道经营 培生集团2012年财报显示,《金融时报》的数字订户第一次超过了纸质阅读订户,占总发行量比例为52.5%,另外,报纸有350万APP读者。 2012年,数字化及相关服务在《金融时报》的营收占比已达50%,而在2008年时,该占比只有31%。从数字上看,《金融时报》向数字化的转型似乎正 渐入佳境。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