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山寨建筑源于建筑的文化自卑

2013-9-22 16:23|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390| 评论: 2|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自卑有时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可怜兮兮,有时自卑也在制造时尚。
  近日,美国媒体刊发《一个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一文,称经济繁荣令中国城市和住房起飞,开发商并不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以为复制知名地标和城市风景会吸引人们购买。(《环球时报》9月23日报道)

  这个文章揭示了我国城市建筑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建筑从样式到布局再到命名的山寨现象。就连我所在的小城,“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厦”、“外滩步行街”、“华尔街金融街”、“威尼斯小区”、“温哥华小区”也先后粉墨登场,一时间弄得我这个不常上街的人,搞不清自己究竟是生活在北京、上海还是欧美国家。山寨建筑的泛滥,表面上看,是建筑设计者偷懒和建筑命名思维的枯竭,实质上暴露出的是建筑文化的自卑问题。

  山寨建筑,带来的是建筑风格的亦步亦趋。中国历史上的园林建筑,历来是专家研究、教学、游客观赏的重点。按说,一个有着建筑灿烂历史的国度,在经济蓬勃发展期,建筑的设计水平、建筑的文化底蕴,也该有新的创举和贡献。中国的建筑获得“山寨建筑”的“雅号”,这样的批评虽看似调侃而其严厉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没有创见、没有眼光、缺乏新意,最终只能选择亦步亦趋的道路,跟在国内外同行的屁股后面爬行。这样的山寨建筑虽也能创造景观,但却等不了大雅之堂,其生存空间只能二三线城市化。没有张力的建筑文化,自然行之不远。

 
  亦步亦趋只是山寨建筑的表征,这种建筑文化骨子里写着三个字:不自信。孩提时代,我们就能用画笔作画。学习若干年专业技能知识后,甚至获得了诸多荣誉后,若所设计出来的东西不能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进步,又怕失去既有的荣誉称号,最可能的选择便是变相地照搬他人的东西。世上没有比照搬或间接照搬更容易的事情了。越是这样,山寨建筑大师的作品越是量大,越是给人以绚烂的感觉,进而越能刺激他们的虚荣心。其虚荣心越多,越无法掩盖其内心的自卑。山寨建筑遍地开花,与其说是我们的建造师偷懒,不如说是当代中国建筑文化集体自卑的写照:既看不起中国传统的建筑产品,又无法模仿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精髓。这样,既对中式建筑文化的长处视而不见,又无法习得西式建筑文化之精髓,最终只能靠建筑物外形和名字的洋气装点门面。

  应该承认,自卑有时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可怜兮兮,有时自卑也在制造时尚。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家长给孩子起洋气的名字,名字文化的洋化现象曾时髦一时;现在我们的城市不论大中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西化的倾向,也就是人们所讽刺的“山寨建筑”。山寨建筑虽源于建筑业的文化自卑和居民消费心理的自卑,但它同时又毫无疑问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不少人对这种“时尚”的眼球效应欣赏有加,并不觉得有什么自卑之处。真正的自卑,不在于一幅可怜楚楚的外貌,而在于自卑的集体无意识。正如有人所言:“能沾点洋味,国人已经心满意足,不枉此生,高人一等了。”

  我国当代的建筑,不与历史做切割,不当西方建筑的赝品,名字少点洋味。若干年后,才能发现自己别是一家,而不至于成为世人和别国的笑料。能做到这点,则善莫大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3-9-23 09:37
华西都市报-- 第1眼·观点 -- 版次:[a02]
山寨建筑何以泛滥
2013年09月23日

  
  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吗?可以,如果你在中国。这是美国一家媒体最近给出的“旅游指南”,文章指出,中国开发商模仿著名欧洲城镇建了不少社区,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道”等著名景点。(9月22日《环球时报》)
  于静(山东职员):山寨不可怕,就怕山寨僵化、模式化。尤其对建筑物来说,不能光听谁名气大,就争相模仿,群起建之,而是要看它的实用价值,看它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纵观现在充斥各地的山寨建筑,多数只求形似,只为噱头,粗制滥造,散发出一股浓重的商业味道。像这类只为模仿而模仿,不求创新,无底蕴,无文化含量的建筑,透着浮躁和功利。
  刘海明(四川教师):亦步亦趋只是山寨建筑的表征,这种建筑文化骨子里写着三个字:不自信。山寨建筑遍地开花,与其说是我们的建造师偷懒,不如说是当代中国建筑文化集体自卑的写照:既看不起中国传统的建筑产品,又无法模仿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精髓。这样,既对中式建筑文化的长处视而不见,又无法习得西式建筑文化之精髓,最终只能靠建筑物外形和名字的洋气装点门面。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30923/149469.shtml
引用 admin 2013-9-23 09:36
广州日报>>2013年9月23日>>02版

本版新闻标题导航系列报刊大洋网网站地图
放大缩小默认

A叠(28版) / 今日72版
山寨建筑源于建筑的文化自卑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9-23 来源: 广州日报


  刘海明  (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
  近日,美国媒体刊发《一个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一文,称经济繁荣令中国城市规模和住房价格起飞,开发商并不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以为复制知名地标和城市风景会吸引人们购买。(9月23日《环球时报》)
  该文章揭示了我国城市建筑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建筑从样式到布局再到命名的山寨现象。山寨建筑的泛滥,表面上看,是建筑设计者偷懒和建筑命名思维的枯竭,实质上暴露出的是建筑文化的自卑问题。
  山寨建筑,带来的是建筑风格的亦步亦趋。中国历史上的园林建筑,历来是专家研究、教学、游客观赏的重点。按说,一个有着建筑灿烂历史的国度,在经济蓬勃发展期,建筑的设计水平、建筑的文化底蕴,也该有新的创举和贡献。中国的建筑获得“山寨建筑”的“雅号”,这样的批评虽看似调侃而其严厉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没有创见、没有眼光、缺乏新意,最终只能选择亦步亦趋的道路,跟在国内外同行的屁股后面爬行。这样的山寨建筑虽也能创造景观,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其生存空间只能是在二、三线城市。没有张力的建筑文化,自然行之不远。
  亦步亦趋只是山寨建筑的表征,这种建筑文化骨子里写着三个字:不自信。孩提时代,我们就能用画笔作画。学习若干年专业技能知识后,甚至获得了诸多荣誉后,若所设计出来的东西不能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进步,又怕失去既有的荣誉称号,最可能的选择便是变相地照搬他人的东西。世上没有比照搬或间接照搬更容易的事情了。越是这样,山寨建筑大师的作品越是量大,越是给人以绚烂的感觉,进而越能刺激他们的虚荣心。山寨建筑遍地开花,与其说是我们的建造师偷懒,不如说是当代中国建筑文化集体自卑的写照:既看不起中国传统的建筑产品,又无法模仿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精髓。这样,最终只能靠建筑物外形和名字的洋气装点门面。
  应该承认,自卑有时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可怜兮兮,有时自卑也在制造时尚。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家长给孩子起洋气的名字,名字文化的洋化现象曾时髦一时;现在我们的城市不论大中小,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西化的倾向,也就是人们所讽刺的“山寨建筑”。不少人对这种“时尚”欣赏有加。真正的自卑,不在于一副可怜楚楚的外貌,而在于自卑的集体无意识。正如有人所言:“能沾点洋味,国人已经心满意足,不枉此生,高人一等了。”
  我国当代的建筑,不与历史做切割,不当西方建筑的赝品,若干年后,才能发现自己独成一家,而不至于成为世人和别国的笑料。能做到这一点,则善莫大焉。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3-09/23/content_2398660.htm

查看全部评论(2)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