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难报道现状微访谈 ——首届中国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报名启动 新浪传媒讯 8月5日下午2时,由四川省5•12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和瞭望东方周刊、壹基金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举行了线上启动仪式。这次启动仪式以新浪微访谈的形式,邀请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孙凯和瞭望东方周刊资深记者周范才做客新浪微博,与大家就我国媒体灾难报道现状、灾难报道研修班学员报名等问题与网友互动。 本次微访谈得到了媒体同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网友参与提问。此次活动持续时间为一小时,共有58个提问,不仅涉及首届中国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的报名方式与课程设置,也有许多关于灾难报道的方法与中国灾难报道的现状等话题。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孙凯和资深记者周范才根据各网友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一一进行解答。 据悉,除首届中国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外,中国地震社会力量应急反应高峰论坛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次活动将在8月26日至28日于成都举行。 精彩问答Q&A: 问:灾难报道研修班有什么意义? 孙凯:在灾难面前,媒体报道存在很多需要专业提升的地方,这是社会灾难应急动员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现代转型发展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尽己所能。 问:话说,好像这期间还要举行“中国地震社会力量应急反应高峰论坛”? 孙凯:看到进步的同时,也看到灾难发生后,和媒体报道一样,如何提高各应急救援社会力量的责任心、专业化也是当前亟须解决的课题。因此8月底@瞭望东方周刊 与四川省5•12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壹基金 联合在成都举办这一论坛以促进灾害应急救援专业素养提升。 问:那么你们主要是培训灾难报道那些方面?能举几个例子吗? 周范才:比如新媒体的角色、比如报道伦理、比如记者进入灾难现场的技术准备,等等,涵盖的内容应该很多。 问:若记者碰到了紧急事件或者出乎意料的事时,此时此刻你可以向前帮忙,这是你可以做到的事,或者你选择抓拍记录这一瞬间,它可能是一个很独家的报道,其实就是记者该怎么处理职责与道德的关系? 孙凯:应该是先向前帮忙。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记者。 周范才:是啊,这可能是全世界的记者们一直都受困的问题。 问: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以前灾难报道追时效,现在时效退而居次,因为灾区人民的手机就是最好的麦克风。传统媒体还能做的就是深度,像地震,记者撒进去后要联系上都很难,获得的信息很散,怎么做出好报道很难。 周范才:尤其是这次芦山地震表现得更为明显,自媒体已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让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存在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但传统媒体,对于一些专业的调查性、反思性的报道,这个应该还是自媒体暂时还难以承担的。 问:在灾难报道中,记者除了最快速度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孙凯:观察、记录下灾难现场的体验,挖掘进一步的信息,尽己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记者。 问:一些大的灾难,到了救援后期,很多人对新闻报道会产生阅读疲劳,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么?是不是因为千篇一律的报道所导致的? 孙凯:正常。首先,人的情绪不能长期处于灾难新闻面前的高度紧张之中,其次,目前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往往缺乏延续性,一些媒体甚至仅停留在煽情阶段,没有满足大众对于“灾难背后的新闻”的需求。 问:请问这个活动与之前的水安全计划活动,都有猎豹企业的参与,那么这次也是@猎豹专业全能爱心联盟 的计划之一么? 周范才:是的,这是一个企业捐赠里边比较有意思的转变。猎豹汽车想改变单纯捐款的模式,选择以独家赞助商身份支持地震相关业务研讨与培训计划,以从更长远角度促进社会应急救援专业能力与效率的提升。这可能也是今后企业界提升公益意识、积极参与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 问:研修班的老师是怎样定义“灾难报道”的? 孙凯:好问题,名正才能言顺。“灾难报道”简单地说就是有关灾难的新闻报道,但我们认为,当代中国,更需要的是由专业的媒体机构对灾难以及灾难的影响进行严肃、冷静、客观的挖掘和报道。怎样的才是专业的?这正是我们研修班和论坛要解决的问题。 问:灾害报道,新闻媒体承担的责任异乎寻常,传递正能量应该是主导声音,对于确实存在的负面现象,如何掌握尺度和技巧来报道传播? 孙凯: 客观、冷静地观察、报道、挖掘灾难以及灾难带来的影响,是媒体的使命。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报道是否严肃、客观、冷静、负责。 问:无论是08年5·12汶川地震,还是今年4·20雅安地震,近至刚刚发生不久的定西地震,《瞭望东方周刊》都没有缺席,前线记者和后方联动,推出重磅专题报道,在组织灾难性报道方面,请问你们有怎样的经验可以分享? 周范才:重磅不敢说吧,我觉得至少积极关注是一家负责任媒体的基本态度。 问:作为记者,应该怎样自我调适灾难报道过后的心灵创伤? 孙凯:我们也为此着急。据我们所见,不少记者在大灾难报道之后,都给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问:多难兴邦”到底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对的?媒体灾难报道误区是怎么形成的? 孙凯:在社会各方面都基于灾难面前的惕励精神,精诚团结、勇于自省、知善能进、知错能改的情况下,“多难兴邦”是成立的 问:老师,请问此次举办首届中国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是为了对各类媒体人报道专业上的提升吗? 周范才:显然是的,我们有很多进步,但同时应急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无序、专业化不够等不足,也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希望这次有机会把这些问题能集中讨论,形成一些基本的操作规范。真要能达到这种效果,这应该是件功在千秋的事情,呵呵 问:难报道前能不能先提高下记者对灾难判断的基本素质?汶川地震,很多人跑过去,没有带干粮没有带应急物品,弄到后来给前方添乱。日本核泄漏,也傻乎乎跑过去。对灾难没有认知的记者比灾难更可怕! 周范才:亲你说得太对了!汶川地震的时候记得就有这方面的讨论,这次芦山地震依然有一些记者拖着行李箱、穿着裙子跑过去了。除了灾难报道伦理的讨论外,我们应该有一些进入灾难现场的专业知识、职业准备。 问:雅安地震给你感触最深的东西是什么? 周范才:装逼一点讲,印象最深的还是感动,一些很平凡的普通人在遭遇灾难时的无助、渺小,现在想起来仍是令人难以释怀。 问:据说,在日本不会报道地震新闻的记者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灾难报道是对记者的一个历练,尤其是去前线的记者,你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届“灾难报道高级研修班”?是否受到国外新闻行业对灾难报道的影响? 孙凯:我们更多是看到了自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媒体灾难报道中的表现,同行们既可歌可泣,也有一些仓促之举,我们希望能为灾难报道专业化水平提升尽一份力。 问:重大的灾难性事件在任何猝不及防的时候都可能发生,其选题和操作往往都会有别于常规报道,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应该建立怎样成熟高效的应急反应报道机制? 孙凯:成熟的媒体编辑部,一定是有预案的。 问:有媒体说过在中国的灾难性报道主要是以感性报道为主,区别与其他国家的客观报道,如日本NHK对日本核电站的客观描述,老师您对中国媒体的这种报道是如何看待的? 孙凯:我们周刊的报道更加强调客观、冷静,反对煽情化是我们一贯的主张。 问:对于灾难报道的后续,诸如一些回访逝者亲属等,需要哪些注意点? 周范才: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一些灾难报道已经变成了“煽情报道”。表达同情是应该的,但如果一些报道、画面、图片追求的是“把你整哭”就有点过了。一个例子,我好像感觉“史上最美**”的这种报道模式,貌似是在灾难报道中真正成长起来的? 问:既然地震是无法预测到的,为什么不能把精力放在防震上,把房子建成真正的抗震房,地震多发地区,建好震后避难设施? 孙凯:居安思危,中国急需灾难危机意识教育 问:在报到时很多的记者不专业,或者只是从片面分析报道,这样会引导大家进入一个误区,这个该怎么办?谢谢 孙凯: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仅仅只是存在灾难报道领域吧,很多其他的报道领域也仍存在类似的问题。记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这始终应该是对我们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追求。 问:灾害、人祸经常纠缠在一起,你们的报道是怎样把握的? 孙凯: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完美的地方,有机构的地方,就有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我们希望尽己所能,促进灾难报道更加专业 问:灾难性新闻如何避免过度煽情性报道?作为记者,最应该站立在怎样的角度进行事实报道呢? 周范才: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灾难报道中争议最多的话题,也是我们这次研修班会重点设计的讨论话题。记者在灾难现场很难不受到感情上的冲击,问题是如何不让个人情感影响作为职业记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确实是值得注意的。 问:7月,甘肃定西地震、天水洪灾,死难120余人,然而,新闻一扫而过,甘肃灾区多半靠自救。灾情同样很重,为何甘肃受到的关注度远比四川要小?难道仅仅是因为贫困? 孙凯:舆论关注程度有多种因素,作为周刊,我们更关注社会力量动员体系的正常化、规范化,如果有健康的动员、支持体系,那么舆论关注程度的影响也就不那么大了 问:中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硬件设备,后勤保障还是跟不上,国内媒体好像只有南都有一个比较详尽的预案,这方面近年有什么提高么? 孙凯:大的机构,比如新华社、央视,都有一个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和预案,目前比较缺乏的是一些较小的媒体机构,比如杂志。一些国际伟大周刊、杂志的灾难记者、战地记者都是有丰富经验的记者,建立了自我体系,但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个人和团队。 问:在灾难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如何保证自身的安全?灾难面前,记者在报道的职责层面和帮助救援的道德层面如何平衡? 孙凯:记者也要培训,正如特种作战士兵必须经过特种训练才能上战场,未经训练的记者往往无法应对灾难现场的种种问题,比如,据我所知,一些采访地震的记者在报道任务完成后就遇到心理问题。这就是我们这个灾难报道研修班的初衷。 问:在对灾难的报道中,很多记者并不专业,而且还会为本来就资源紧缺的灾区带来负担。那在灾难来临时,记者要怎样一方面出色的完成报道,一方面还对灾区的产生些帮助?至少不起到负面作用? 孙凯:记者给灾区带来负担是误解,至少是夸大了,据我了解,更多的记者不仅能自我解决食宿问题,而且往往是给灾区带去大量援救物资的引路人和施救者。 问:猎豹专业全能爱心联盟与这次的公益论坛有什么关系? 周范才:据我们了解,芦山地震发生后,@猎豹汽车官方微博 提出了联合社会专业公益组织进行理性救援的构想并联合5家NGO组织,针对地震救援和重建制定了爱心支援计划,成立@猎豹专业全能爱心联盟,展开系统性、针对性的救援工作,包括我们这一项目。 问:许多次灾难报道,让我们最头痛的是报道的同质化、碎片化,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孙凯:报道的同质化、碎片化问题不仅存在于灾难报道,而且是目前媒体普遍性的弊病。需要我们《瞭望东方周刊》这样的周刊,也包括其他严肃的媒体机构,着力解决。在灾难报道中,我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有历史感、前瞻性、突破性的策划,并强力执行。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