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点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 促行业自律受理各类投诉 东方网5月31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为了贯彻落实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把行业自律工作抓起来的精神,5月30日,上海市在全国首批成立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出席并讲话。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后,将于近日公布举报电话等投诉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上海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引导上海新闻行业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 上海新闻界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要把践行新闻道德放在新闻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上海新闻界的贡献。 不讳言,直面新问题 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说,选择上海作为试点,一是上海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也是媒体数量集中、实力较强的地区;二是上海媒体自律工作有较好基础;三是上海记协组织比较健全。 尊重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把握正确导向是新闻的灵魂。随着社会转型和媒体变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秉持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坚守媒体社会责任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 上海新闻道德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宋超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队伍组成结构的多元 化,新闻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动向、新情况、新课题。特别是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把行 业自律工作抓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迫切性。 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采访部副主任宣克炅说,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获 取信息的通道越发开阔。主流媒体在面对真假难辨、对错不分、事实不清的网络信息时,应该充分利用“权威性”、“确定性”的特点,对网络错误信息予以跟进和 纠正。与此同时,也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盲目跟进不盲目听信,否则就成为网络灰色甚至黑色信息的“放大器”和“扩音筒”。 推进自律加强监督 委员会成立后,日常工作如何开展?记者了解到,上海新闻道德委员会的工作原则是以正面引导为主,充分发挥新闻职业道德的引领感召作用。据介绍,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在六个方面: 其一,受理社会各界对行业不正之风、道德失范行为、新闻纠纷事件的投诉举报,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其二,进行调查研究,提供具有可行性、指导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其三,开展行风测评。 其四,总结和推广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道德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典型,开展教育培训。 其五,开展理论研讨。其六,开展合作交流。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共有23名委员,其中新闻界7人,社会各界人士16人。为确保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社会 各界的委员人数高于新闻界人数2倍以上。记者看到,非新闻界人士中,既有上海市纠风办、发改委、公安局、食安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也有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 中、知名作家叶辛、知名律师刘正东和厉明等。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委员会还将建立相对稳定的全体会议制度,原则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扎实工作求实效 对于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人们寄予厚望。 “由于工作关系,长期以来,我非常关注媒体、关心新闻,并且经常与新闻媒体接触、沟通、联系。”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市工商局局长吴振国认为,在当前开 放、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需要形成良性互动。他希望在新闻道德委员会的促进下,新闻媒体准确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 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负责任,求真实。 解放日报总编辑陈颂清表示,报社将以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采编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将道德建设贯穿于各类日常培训和专题讲座中;对于现行的一些好做法,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并不断完善发展;通过更多的渠道、采取更多的方式,加强社会 各界对报纸工作的监督;继续改进作风,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麟: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是坚持正确导向、提升新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改进新闻工作作风的关键举措,是增强媒体公信力、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 上海作为5个试点省市之一,要有效发挥新闻道德委员会作用,通过教育培训,在增进思想认同上下功夫;通过制度约束,在加强行业自律上下功夫;通过制度创 新,在加强社会监督上下功夫。新闻单位要建立相应制度,确保及时听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自身工作。 上海新闻道德委员会主任委员宋超: 在新形势下,我们固然要继续加强关注和消除传统媒体格局下影响新闻队伍形象的“四大公害”,更重要的是,还要按照新闻实践的发展,严肃关注以下四大新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新的传播手段下出现的新的“四大公害”,比传统的“四大公害”形式更隐蔽、情况更复杂,危害更严重。 一是暴力新闻。也就是指新闻暴力,也属于新闻道德的问题。从表面看,它的报道事实可能不一定虚假,也有根据,但是渲染过度,立场错误,有违新闻职业道德。 二是恶化新闻。具体表现在以讹传讹,报网串联,散布流言蜚语,恶化舆论环境。有的明知是流言,还要在博客上互相转帖,放大效应。有的平面媒体不是立足于还原事实真相,而是不经核实求证,以模棱两可、耍滑混淆的手法照此刊登。 三是剽窃新闻。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这一问题日显突出。有些人不通过自己采访,抄网上、摘网上,特别严重的是,很多事关重要的消息,不经核实就发稿,搞所谓 的“网来网去”,坐在办公室一个晚上可以发好几条新闻。因此直接造成了虚假新闻,险象丛生,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新闻队伍的职业精神和优良作风。 四是侵权新闻。在法治社会中,公民、组织、企业以至政府都有法律框架的规定和权益,有的牵涉到个人隐私、有的牵涉到企业的商业机密,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