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新世纪第五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发言摘录

2013-4-30 11:0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521| 评论: 0|原作者: 文字:熊丹青 黄 可 黄金晶摄影:李云飞制图:赵紫薇|来自: 襄阳日报2013-04-28第6版

摘要:  4月27日,新世纪第五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暨“知名评论家评襄阳”活动在襄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媒体评论员出席,并就党报评论与“走转改”活动、党报评论的运作与创新、地市级报纸如何写好评论、评论语言如何 ...

 4月27日,新世纪第五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暨“知名评论家评襄阳”活动在襄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媒体评论员出席,并就党报评论与“走转改”活动、党报评论的运作与创新、地市级报纸如何写好评论、评论语言如何理性化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报特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党报评论与“走转改”活动,落实在报纸上就是短、实、新。做短简单,追求真实也不困难,唯有创新不易。

  “北大学子卖猪肉”的案例,在几年前被媒体披露时,曾引起舆论界一片哗然,可今日再被提及,已被众多媒体普遍认同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没有创新的思维模式,因而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创新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大众心理的创新,另一种是超越认知的创新。对于历史、时间的纬度要辩证看待,事实上,越是创新的观点越容易引起大的争议,时间或许会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但压力却在当下。评论创新需要耐得住寂寞,甘愿坐冷板凳。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有本领危机和提高本领的意识,有勇于创新、敢于碰硬的勇气。

  

  曾经的媒体职业生涯,让我对新闻,特别是新闻评论有着很深的情结。

  在长期与媒体的接触与交流中,我发现评论对读者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要远超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新闻作品。在各级好新闻评选中,也最容易获得大奖。这充分说明了新闻评论在各类新闻中的地位。

  今日的中国,是一个大众麦克风的时代,新闻传播的环境日益复杂,主流媒体,特别是传统报业受到的冲击日渐加大。对于地方党报来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形式,其舆论引导力和民众关注度日益增长。

  地方媒体需要打造专属于本媒体的评论品牌,并推出较大数量的精品文章,才能真正奠定本媒体在一个城市的舆论引导地位,掌握主流话语权。

  

  地方党报要利用言论来引导社会舆论,就必须让发表的言论吸引人。如果言论本身可读性不强,引导舆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之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发表出让读者入眼、入心的作品,报纸才会有更多的读者,才能在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体现出最大的价值。

  要让言论吸引人,首要的要求就是要在选材上下工夫。要注意从群众关心、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中寻找言论选题,力争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关切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当前,部分地方党报的言论,在标题制作、写作风格等方面显得比较生硬,这样的作品是不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必须把“走转改”真正落实到新闻生产中去。

  同时,言论选材要敢于面对焦点问题,积极、主动关注矛盾双方的不同诉求,学会换位思考。在中央级媒体中,人民日报就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果的探索,《人民时评》中的文章,就主动向网评靠拢,采用了一些网络上兴起的词汇,敢于直面焦点问题,写作风格也很活。这些可以给地方党报改进言论报道提供很好的参考。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进入矛盾突出、公共事件频发的特殊时期。戏谑式评论作为民间话语的一种形态,具有批判性、狂欢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公共事件发展过程中集体情绪动员的作用。

  由于公共事件关涉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民众的根本利益,不恰当的行政行为会引起民众的质疑。而这种质疑在互联网主要表现为发表评论。总体看来,这些网评呈现出批判性特征。其中,戏谑式网评以搞笑的方式表达话语立场,它充满“讽刺”“幽默”的风格触动了大众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加引导,任其迅速蔓延,容易引起集体情绪爆发。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波及的范围、损害的大小,在很大意义上反映着某一时期社会矛盾的程度。民众情绪的宣泄和释放,确实能够起到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戏谑作为一种搞笑的说话方式,它反映了一定时期民众的情绪和态度,不可被忽视。

  

  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旗帜和灵魂,更是媒体记者的责任。当今社会,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大众掌握着媒体发布的权利,传播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北省是我国的新闻大省,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需要大量独具特色的新闻报道,更加需要见解独到的评论来撑起媒体的旗帜,充当报道的灵魂。

  “铁肩担道义”是新闻记者的责任,媒体人需要主动承担起引导社会进步、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襄阳日报》打造的“龙仲平”品牌,以17组170多篇的评论文章,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出了自己的特色。

  媒体人在承担起舆论引导责任的同时,还应目光远大,要放眼全国乃至世界寻找标杆,这样才能胸怀天下,充分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

  

  鲜活评论为党报添彩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加强言论,高举旗帜,是增强党报导向性有效而必须的手段。要做到这一点,光靠内容正确、思想深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贴近读者、让读者乐意看的问题。这就必须打破党报评论居高临下、生硬教化的话语方式,克服内容空泛,空话、套话、文件语言过多的毛病,着力选题创新、写法创新,在增强贴近性、时效性、生动性上下工夫。

  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是对党报的要求。所以,党报评论写作者必须正视舆论热点,参与社会讨论,才能谈得上影响社会舆论。党报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定位所具有的权威性,影响各级领导者和决策者,促进政府和群众的意见沟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党报是政府治国理政的“监督员”、维护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在新的舆论格局下,做好党报评论有益于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以及党报品牌建设。改进和创新党报评论,既是忠实履行党报神圣职责的需要,也体现着媒体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中,读者最容易将党报评论与空话套话画上等号,难以提起阅读兴趣,这与评论的写作方法有着直接关系。

  许多评论员只会讲大堆空话,用一些空话大话来阐释一个虚无缥缈的命题,造成了整篇文章“空对空”,难以服众。

  在评论写作中,党报媒体人应当有自己的观点、态度,在现实中找佐证,在论述中让读者形成共鸣。

  在这个媒体发展多元化的时代,要注意党报评论边缘化问题,如果党报不改变文风,继续维持“假大空”的话语体系,影响力只会日渐消退。

  

  新闻评论写作同样离不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离不开转作风、改文风。不论对作者长期的一般性的要求,还是具体到写一篇评论,深入基层、深入现场都百益而无一害。

  评论作者长期走、转、改,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素材,能使立场观点和世界观发生根本性变化,变得世事洞明、睿智练达、思路开阔,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概言之,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就某一事件或人物写评论,如果有可能,进入现场或借鉴其他形式打开思路,更是新闻评论出彩的重要手段。

  “走转改”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更传神,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做标题不能靠苦思冥想,深入采访可以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外发现。“走转改”能使新闻评论的骨骼更健全,深入基层,包括采访前后的策划,都能让评论的框架结构搭建得更为坚实,反之,闭门造车,会感觉像流水不畅一样滞涩。“走转改”使新闻评论的血肉更丰满,新闻评论的论述很容易死板老套、苍白无力,深入现场,往往会激发内在澎湃的感情。

  总之,走出书斋,到火热的生活中发现、写作新闻评论,不仅是工作作风的转变,而且是写作方法的创新。

  文字:熊丹青 黄 可 黄金晶摄影:李云飞制图:赵紫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