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社交媒体发展进入新拐点]
僵持了一个多月的微信是否收费问题,昨天传来权威声音: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微信业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政府部门不会干预。
权威表态: 政府不加干预 鼓励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发展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微信是我国互联网企业最具创新意义的产品之一。"张峰如是说。 4月11日,腾讯公司微信产品团队发布信息明确表示:"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张峰说,工信部对此表示支持和欢迎。"微信业务是否收费或者怎么收费都是由其经营者依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的,政府部门没有干预,未来我们也将坚持这一原则。" 张峰表达了国家层面对通信业融合发展的态度:"微信等OTT(Over The Top)业务,互联网公司、基础电信企业、终端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都有参与,充分体现了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我部积极关注并鼓励和支持包括微信在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 他表示,当今信息通信业正处于大发展、大融合、大变革的时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不断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给广大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商机,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探索未来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应该是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 下转A7版 上接A1版 工信部支持不断创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运营商VS微信: 收费难解困局 创新才是王道 记者昨天联系腾讯公关部,腾讯始终未给予回应。腾讯网站对这条消息的处理也相当低调,不仔细找几乎找不到。同样,中国移动也不愿意对记者谈论此事。 "工信部讲一切由市场决定,是为了把一碗水端平。公共政策制定上,政府不可缺位,但也不应伸手过多,干扰本应由自由竞争决定的市场行为。"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主任张晓东认为,工信部表态是角色的归位。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不仅是微信,几大互联网公司新浪微博、淘宝的购物全是免费的,过多的流量交换也必然对通信网络造成影响,在移动带宽、频段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有破坏性,但简单化地收费解决不了问题。"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本报记者说。 付亮分析,短信、彩信业务量不断下降,语音业务则处于高点,可见,电信传统业务突破的可能性很小,流量服务将是未来的重点。目前的2G、3G网络都是基于通信网络的,保证平时通信尚可,无法承载过多的信息交换。运营商既然不愿沦为OTT业务的管道,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传统电信思维,"去电信化",想主宰互联网入口、主导移动互联网,反映的都是传统老大的电信化观念。 "无论是翼聊还是飞信,运营商都败给了腾讯微信,反映运营商自身产品研发能力、用户体验度把握较弱,运营商加大创新力度、增强自身内功刻不容缓。"张晓东说。 微博VS微信: 定位泾渭分明 社交媒体细分 根据全球最大的网民行为分析机构GWI近日发布的数据,新浪微博半年内活跃度下降了40%,腾讯微博下降六成,而微信用户3年破4亿。工信部昨天的表态,无疑将助推微信用户再发展。这令人反思:微信是不是比微博更好的社交媒体? 140个字决定了微博信息量的巨大,却也注定了碎片化。微博达人赵先丹说,微博最初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饥渴,但久而久之,令人产生资讯疲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46%的微博用户认为上微博浪费时间,耽误了学习和工作。 微博暴戾的气场也令很多人不喜欢。一场又一场的口水仗背后,人群被分裂成各种"粉",公知、五毛缠斗,一地鸡毛乱飞,"知识繁荣、言论自由的背后,真理越辩越不明,这是公共生活中很不正常的现象",赵先丹说。 集体围观与全民狂欢,是微博的特征,微信却只与互相关注的朋友分享。艺术家程成说,我平时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发布画作,不想随随便便被陌生人围观,而且评论或褒或贬,都只能自己看得到,而在微博里可能会有很多无聊评论。 从交流角度讲,微信比微博更多即时对话功能,语音,图片,群聊,视频,应有尽有。南京网友二丫说,我在美国纽瓦克机场和儿子交流,视频、文字、音频轮番使用,当真过瘾! 私交之外,微信的公共平台分类精准。检察出版社副社长赵志刚去年11月在微信上开发"法律读库",每天发送一篇法治文章,目前订户达1.2万人,每天增加100个用户,其中70%读者来自法律界,包括检察人员、法学院和律师等。他说,微信是点对点的推送和互动,我知道用户是谁,属于强关系链的传播工具,把有需求的人紧密联系起来,互动性更强,能实现按需出版。 社交网络的每一站,都来自技术创新。聊天室、论坛、MSN、QQ、微博、微信,下一站是哪里?南京大学社会学者胡小武认为,社交网络不会消失,它已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但人的七情六欲决定了社交的目的,也决定了社交网络的细分方向。 "媒体越小众化,越有市场。"腾讯公司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x_torres认为,人们分享信息的对象群越来越小,目前代表产品是微信、Path(私人网络)、snapchat(照片分享)。除此之外,信息即时到达也是一个方向,代表产品是line和whatsapp等即时通讯程序,这些方面,都是社交媒体创新所在,发展所在。 本报记者 倪方方 王晓映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