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的国歌,在国民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既是国家精神的象征,更是民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我国的国歌,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民不聊生时代的产物,也是凝聚民心的写照。唱国歌,可以唤醒每个国民的危机意识,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时下,一些地方面对社会矛盾,把鲧治水的教训当作经验,喜欢硬堵而拒绝疏导,把舆情当敌情。这样,矛盾的激化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3月15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约300名教师聚集在校门高唱国歌,因该校领导层试图强行通过新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该方案被指缺乏对一线教职工的应有尊重。(人民网3月18日报道) 国家推行绩效工资,出发点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高校的收入分配,一线教师和行政人员相比,已经处于劣势。推行绩效工资,必须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在推出绩效工资改革方案前,如果校方不能深入实际,多方听取老师的心声,除非方案的制定方摈弃私利杂念,否则制度的杠杆想不朝既得利益群体倾斜,反而不大正常。所谓既得利益群体,就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包括与他们联系密切的部门。现行的大学分配制度,行政岗人员的收入,和一线老师的收入并不平衡。绩效工资改革如果不能缩小这个差距,还不如维持现状。重庆工商大学一线教师维权事件,就是例证。 有意见本很正常,关键在于校方如何调停。采取强行投票的办法,虽然符合程序正义,但教代会的代表成员,一线教师比例偏低,导致“民意”注水。校方态度的强硬,最终迫使一线老师聚集一起高唱国歌。特殊语境下的唱国歌行为,是维权失灵的写照。常规的维权途径被堵死,正当的利益诉求被漠视,用唱国歌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者的普通诉求,这本身已经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假设唱国歌维权再度失灵,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大学也是个典型的小社会,是个利益共同体。利益无法绝对均等,利益的调和成为大学治理的必要手段。尊重弱势群体,需要既得利益者学会忍痛割爱,让渡自己的超额利益,这样,大学的凝聚力才能加强。遗憾的是,一些管理者总以为自己是老板,把老师享受的待遇当作施舍。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降低了大学老师从教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大学自身的竞争力。长期以往,这样的大学无异于慢性自杀。 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改革必然“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绩效工资改革,同样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大学老师唱国歌维权,刚好为总理的话做了很好的注脚。希望每一个单位、部门,能重视本单位、部门的民意,学会放弃自己享受的超额利益,不能把国歌变成了当代的维权歌。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3/0318/04/8Q7K31RN0001124J.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