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需要有赖以生存的资本。分数是在校学生的生存资本,所以才有“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顺口溜。对于机构来说,同样离不开相应的生存资本,只不过有些所谓的生存资本乃人造的产物。以电视机构为例,收视率就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标本。既然学生考试为赢得高分可能去作弊,那么,电视机构为提高收视率又何尝不会铤而走险呢?
收视率造假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争夺市场的“捷径”。与制作节目相比,“制作”收视率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个别地方卫视行贿观众锁定该台,提高收视率。(《人民日报》7月1日报道) 如果将电视台比作卖主,将受众比作买主,卖主给买主行贿,天底下居然会有这般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是电视台弱智,还是被行贿的电视受众撞了狗屎运?都不是。电视机构不是雷锋,他们要运营必须有大笔的资金来维持。电视机构不是印钞公司,他们的钞票主要来自广告商的口袋。广告商如何和电视台做交易,主要看有多数人在收看电视节目。于是,电视机构及其不同栏目、不同时段的收视率,就成了广告商和电视机构交易的“天然货币”。电视机构要想卖出个好价码,就必须有受众来捧场。至于谁能证明到底有多数电视机锁定了某家电视台,有多数人收看了该电视台某个时段的节目,需要有让广告商信服的数据。世界上通行的办法就是找专业的调查机构。这些机构的调查结果——收视率,就成了当今世界流行的“交易货币”,紧俏得很。娱乐节目火爆,归根结底还不是为提高收视率,最终为多一点赚钱而烹制的特殊“宵夜”? 在一个被金钱主宰的社会里,金钱理所应当成为多数人顶礼膜拜的上帝。中国的电视机构如此,西方的电视机构也不能免俗。不久前看了美国的一部新片《媒体战争》,影片就是围绕两家著名媒体为收视率不择手段竞争的。最终的结局令人意外:收视率调查公司放置在居民家庭电视机上的仪器存在故障,被奉为收视率标王的那家电视台,其节目并不真正受欢迎,而受欢迎的电视台其收视率却一直处于劣势! 收视率,不过是商业逻辑制造的数字,这个数字是由一个定点设置的仪器“生产”的。机器发生了故障,电视台受到蒙蔽;即便机器没有撒谎,只要电视台或者调查机构任何一方的心怀叵测,他们略施小计,收视率就成了游戏。退一步说,纵然没有任何一方作弊,收视率统计同样是个披着科学外衣的骗子:“千万人的大城市 ,才收集500户,有一户异常就有0.2左右的变动,这统计能准确吗?” 房价离谱,最终使所有人成了房产商的打工仔。同样道理,收视率被神话时代,我们都是电视机构的赚钱工具。诚如网友所说:收视率造假早就“不是新闻了,7年前我们就开始和卫视们造假骗广告商了”! 最后我只想说,收视率神话,该谢幕了。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