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选择表现为某种偏好。对媒体来说,报道什么,受其新闻理念的制约。以《环球时报》为例,新闻报道中融入煽情因素,通过刺激读者的眼球,达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该报新闻理念的具体体现。如果哪天《环球时报》的某篇新闻稿件超然于意识形态之外,相当客观,相信公众该是多么惊讶。同样,《新闻联播》强调的是宣传价值,其报道内容的选择,剥离了宣传因素的新闻,同样令观众感到困惑。这样的“新闻”,真的和观众见面了。 今年8月1日,家住桂林的老人周月英失踪。周老太的四个儿子找来四辆车,贴上周老太的照片和寻人启事,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寻找,一直没能找到。10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则新闻。次日,桂林警方出动大量干警,在全市12县5区开展地毯式搜寻。(《潇湘晨报》10月21日报道) 报道称,新闻联播播出的四子寻母新闻属于“寻人启事”,未免有点夸张。寻人启事具有特定的目标指向,适用于广告类节目。四子寻母故事,称赞的是孝文化。有学者称这个节目凸显了新闻联播的人本价值,同样有点张冠李戴。在权力本位社会,不存在笼统的人本价值,只有官本价值和民本价值之别。近年来,新闻联播在改革,普通民众上新闻联播不是新闻,并不具有多少民本价值,其宣传价值倒是实至名归。不管体现了哪类价值,必须回归价值选择的定义,看媒体选择新闻一贯的做法。偶尔一条新闻,充其量具有民本的色彩而已。 宣传,有商业宣传和政治宣传之别。新闻联播的选择价值,彰显的是政治价值。基层的故事性新闻,真正符合新闻价值选择——时效、重要等要素的,并不多见。四子寻母,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不具有新闻的时间特征;走失老人的事例各地都有,对某个家庭来说重要,对全国来说不重要。哪个国家的媒体,把走失人当作新闻长篇报道的。新闻联播用较长篇幅介绍四子寻母故事,用意在于弘扬某种精神,为主旋律做注脚。可见,其追求的是宣传价值。 宣传本身没有原罪。把宣传等同于政治,则值得警惕。桂林的周月英老人走失后,她的儿子们可否报警,如果报了警,当地警方的重视程度如何,这才是新闻。只是《新闻联播》播出后,桂林突然调动大量精力,全城寻找周月英老人。同样的新闻,若在广西卫视或桂林电视台上播发,还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吗?不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则表明这是《新闻联播》特出的政治身份使之然。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新闻联播》冷不丁冒出一条“寻人启事”,让公众困惑,让地方警方感受到巨大压力,让地方政府看到了趁机宣传自身的机会。桂林的全城搜寻,广告宣传桂林的效果,远远超过此次寻人活动。 宣传价值异化为监督,已经有点变味,异化成监督,只能证明《新闻联播》播出的这个“寻人新闻”,其新闻价值产生了价值异化,因为这样的变化不属于正常的转化。作为当事家庭,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作为新闻媒体,则应考虑事件的社会影响。桂林警方的快速反应,让《新闻联播》成为舆论批评的靶子,人若没有找到,受益的只有桂林政府了,趁机做了个免费的大广告。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2/1021/04/8EAGJAC500011229.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