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语言的上帝。语言相当奇妙,她可以用有限的字词,表达无限的思想和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语言不是万能的,她的“简约”,给交际带来一定障碍。字词的多义,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表述,理解难免有出入。曲解了表达者的本意,就是人们常说的误读。至于为什么会误读,要么是表达者的表述有问题,要么是理解者的理解有问题。同样的表述,如果受众的理解相同,表达者坚称自己的话被误读了,显然比较蹊跷。 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议上建议退休年龄延至65岁。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扬子晚报》7月8日报道) 春雨欲来风满楼。退休年龄要延迟的传闻,媒体多有披露。退休年龄涉及每个人的利益,退休年龄延迟的新闻,犹如炸弹,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人社部指责媒体误读、炒作退休年龄新闻,自己依旧在谈退休年龄改革的计划,这次困惑的想必该是公众了:你若没有动改变退休年龄的念头,没事经常念叨这个事情干吗。你念叨,媒体报道了,公众抨击这个改革的方案,你把矛头对准了媒体,说人家误读和炒作。“误读”和“炒作”不同,误读是报道错了,“炒作”是报道频繁了。人社部把误读和炒作并列,其真实意图莫不是转嫁危机,不想赤裸裸地得罪民意吧? 反观近期媒体的退休年龄报道,毫无例外都是就人社部相关人士披露的信息进行转述。假如媒体捏造了事实,人社部可以起诉媒体;假如报道部分失实,人社部可以拿出证据,要求相关媒体道歉。没有具体所指,只是笼统指责媒体误读和炒作,最终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继续吆喝研究退休的事情。改天不会说《扬子晚报》的这篇报道,又“误读”了你们吧? 指责媒体报道“不实”和“误读”,不止人社部一家。类似的指责,绝大多数是舆论反响强烈的新闻。部委酝酿出台什么政策,先期给媒体记者透风。新闻见了报,公众相当不满,这些准政策和涉事的部委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不用猜,挨骂的部委很快会以无辜者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媒体上。如此说来,被媒体“误读”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新闻,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玄机。不然,不可能一次次被误读。否则,只能怀疑写报道的记者和刊登新闻的媒体是不是缺乏语文常识了。这样的猜测,不用媒体自辩,网民都在试图解开这个被媒体“误读”的“哥德巴赫猜想”:“先放放风看看屁民们有何反应,要是反应不大就马上实施,要是反应强烈就出来辟谣。”“别假惺惺的,有错都是我们老百姓,都还在研究,你们谢谢所谓的专家出来放屁的吗?”“如果是媒体造谣,社保部早就出来辟谣了。只是社保部原来想把缺德的事让媒体吹吹风罢了,社保部一看百姓强烈反对,就说媒体造谣了。社保部是拿百姓当屁孩呀?” 媒体没有先知先觉,记者也不是圣人,误读事实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这样的概率很少。否则,媒体早该关门大吉了。相反,一些部委站在公众利益的对立面,变着法儿转嫁危机。遇到民众意见太大,把媒体当作替罪羊。这般“心理学战术”,未免有点小儿科了。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