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一名四川籍小孩与当地小孩打架。后来,当地村民将四川籍男孩捆绑,并致其脸部受伤。治安员介入后,被指责用塑料袋套头殴打这个孩子。闻讯赶到的四川、重庆籍民工齐聚事发豪吐村治保会办公大楼,与警察发生激烈肢体冲突。6月28日,沙溪聚集滋事事件已经得到控制。
沙溪事件已经结束。这起事件,在国际上造成一定负面影响。6月28日,中山市政府新闻办称,对滋事、打砸嫌犯,公安机关见一个抓一个,并将其依法处置。社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当地公安机关履行职责,打击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值得肯定。同时,我们应该透过现象追问本质,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表面上看,这起事件只是两个少年的肢体冲突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仔细思考,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假设是沙溪镇本地的两个孩子打架,不至于变成省际的群体性事件。不谙世事的孩子打架,并不稀奇。能燃起地域仇恨,变成群体性事件的,多发生在跨地域、跨种族、跨国界的同类冲突之中。可以说,排外是人的本性。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就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领地”。受这种利益领地意识的影响,孩子们普遍喜欢独占,不希望外人使用、占用他(她)的资源,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有点吝啬。这样的社会心理,同样存在。一个地方的人,对于本地人有着天生的好感。如果有外地人到来,在这里的衣食住行,不敢人们是否愿意承认,都会受到某种排斥。比如,景区的门票价格,对本国游客的售价和对外国游客的售价,可能有别。排外的社会心理,与人们的自利心理有关:我们的地盘,当然要首先有利于我们才行。外来的居民,似乎天然低人一等。遇到摩擦,这方面的心理表现得更加强烈。沙溪事件中,最初的孩子打架,外来的孩子占了上风,当地居民不是平等拉架,而是参与殴打之中。治安员介入后,也未能秉公评判,而是用暴力手段处置那个四川籍男孩。假如沙溪镇的成年人只是拉架,假如治安员没有惩罚外地孩子,沙溪事件也就不会出现。 人是理性的社会动物。人性中的弱点,应该主动予以规避。如何平等对待外地人,考验着地域文明的程度。改革开放,户籍制度的变相打破,人员流动乃大势所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绝对的本地人,我们可能因为读书、工作、旅行,变成外地人。尊重外地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权益,遇到纠纷时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不因地域、血缘的远近,区别对待。这样,一个地区的口碑才可以树立起来。赢得了好的口碑,软实力就有了。这样,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受益颇多。相反,只想着自己沾光,对外来者不能一视同仁,最终也将付出不菲的代价。
“利益领地”是一种心理隔阂,应该主动学会消除。要做到这一点,应特别注意避免语言歧视。我们的媒体上,“农民工”、“临时工”、“外来务工者”、“某省人”等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些词看似中性,但造成的心理反应却不能低估。这些词,是一个个篱笆,把人按照地域、等级割裂开来,给某些人带来优越感的同时,也容易滋生矛盾,甚至埋下仇恨的种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仇恨也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反思沙溪事件,媒体也不能不有所自省。同时,微博上个别人的夸张言论,也容易煽风点火,激起社会矛盾。所以,微博的自律,最终还得靠每个博主从一言一行中保持理性,以避免给给社会添乱。 社会发展的趋势,人员流动将更加普遍。这样,更需要全社会保障公平、正义成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有人说,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对于现代公民来说,何尝不是在哪里纳税,就在哪里享受福利,包括土著待遇呢?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