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SMG新闻综合频道日播类新闻节目《新闻坊》开播10周年,为此,《新闻坊》最近酝酿大改版,其中本周六起推出的每周一期的沪语版,主持人将用沪语播报新闻、聊新闻,这将是上海荧屏首档沪语类新闻节目。
昨天早报记者采访了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钱乃荣,对于上海荧屏出现沪语类新闻,他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可以告诉大家其实上海话不是只会说滑稽戏,上海话一样可以严肃播新闻,以前我小时候读报都是用上海话来读。” 原因 呼声很高 主要播报民生服务新闻 沪语综艺节目其实早早就出现在荧屏上,比如《老娘舅》、《一呼柏应》等,不过沪语新闻类节目一直是上海荧屏的空白,这次《新闻坊》开辟周末沪语版不仅仅是这个老牌民生新闻节目的一次升级变革,更是沪语电视节目的新一轮突围。 昨天记者采访了节目负责人,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联部主任杨晓明,他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时就想筹备开播沪语类新闻节目,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 有机会与观众见面,“而今年我们觉得节目10周年了,真的需要做一些观众期待已久的事情,所以我们开始策划沪语播报新闻,而在刚刚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日,沪上的几位作家联名发声‘保护上海话’,难道真的要等上海话变成非遗才去保护?这种声音在网上此起彼伏,保护上海话是社会共同的呼声,所以我们觉得 是时候推出这样一档沪语的新闻节目了。”不过杨晓明也坦言:“我们并没有想过要靠这个节目来拯救上海话,只是觉得可以做些什么。尤其《新闻坊》本来就把镜 头对准了弄堂里的新闻,用上海话播报在表现形式上更‘接地气’。” 据杨晓明介绍,这次《新闻坊》每周六推出的半小时沪语版,主持人采 用上海话来“聊”新闻,“这次主持人播报新闻大多数为民生服务类新闻,这类新闻用上海话播报更加让观众有亲切感。而这次我们不让主持人很正式的播报,而是 采用时下流行的‘说’新闻,两位主持人会用上海话互聊新闻。节目的板块设置上也凸显上海特色和活泼感:‘阿拉嘎三胡’板块,主持人将对市民关注的热点新 闻,用脱口秀的方式讨论点评;‘闲话上海’板块,用上海方言介绍坊间新闻;‘大家帮侬忙’板块,舆论监督的同时,强调成功解决问题。同时,沪语版更注重服 务功能,增设生活服务信息板块‘淘点小乐惠’,为市民提供养生、饮食、出行等各种生活小常识和小技巧;每期节目最后,还有一个互动板块‘闲话交关’,考考观众对上海俚语的理解,答对的观众将有机会参加幸运抽奖,有点像上海话‘托福’的感觉。” 幕后 女主持差点“难产” 试播时感觉很别扭 昨天杨晓明表示这次筹备《新闻坊》沪语版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找女主持,足足找了一个多月才找到。“我们节目说上海话比较好就是黄浩,之前他曾参加新娱乐 频道的《开心公寓》,那时候就知道他上海话播报新闻是没有问题,而女主持就是很难找,我在电视台里找了一遍,许多女主持由于都不是上海长大,说上海话并不是很标准。最后我们把目光放在了广播女主持,因为广播早早就有沪语播报新闻节目,所以在广播上找就容易多了,我们在多次面试下找到了来自东方广播的沈蕾、 一雯。两人将轮流搭档黄浩。 昨天早报记者也采访了黄浩,身为《新闻坊》普通话版的主持人,黄浩说到要用上海话直播播报新闻其实压力是很大,“我不是本地人,但在上海出生,在上海成长,之前参加过三年情景剧《开心公寓》的演出,应该说还是有些基础,但是要用上海话做直播,心理压力还是特别大。”黄浩表示,现阶段并不要求自己完全不出错,只需要让大家觉得自己的上海话不会“洋泾浜”就可以了。“我之前试镜过,说第一句话就觉得别扭,当时是 说大家,晚上好,其实上海话很少说晚上好,所以我们现在在调整,整个第一次试镜,我出错了五六次,不过还好都可以用普通话接过来。”黄浩虽然节目要求类似 脱口秀,但在现实操作中每条新闻还都是有提示器的,现在节目中的提示器全部是用标准普通话文字,“其实就是看到普通话的提示,再翻译成上海方言,有的时候 脑子会转不过来弯。我们也曾尝试过提示器用上海话发音的文字写,比如‘乃么’,当你在提示器上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可能会完全反应不出来应该怎么念。”最 后黄浩还透露,用上海话播报新闻准备比普通话时间要长很多,普通话播报新闻,下午4点过来准备就可以,现在上海话播报新闻,大家都是下午2点就要来准备。 观点 不固守老上海话 要讲当下上海话 沪语版《新闻坊》呼之欲出,杨晓明昨天强调节目并没有固守在通常意义上发音纯正的“老上海话”,而是准备说“当下的上海话”。“我们做这个节目关键还是 觉得有市场在里面,并不是为了保护遗产,老上海话现在已经没有人在用了,沪语也在发展,衍变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拘泥于说什么样的上海话。”黄浩在说到节目 中的上海话时也表示,“节目中的上海话大概是70后、80后的上海话,当然85后的一些上海话太新了,不在我们的范围之列。” 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钱乃荣,他也给这次沪语版《新闻坊》卸包袱,“说实话,这次能够沪语播报新闻真的是一次沪语节目大突破,我一直觉得沪语不仅仅是说滑稽戏,还可以一本正经播报新闻,我以前小时候看报纸读书都是用上海话来读。所以这次上海荧屏出现这样的新闻节目是值得大家去关注。” 钱乃荣提醒说,大家关注的同时,不要给节目太大压力,特别是上海话标准与否,现在语言一直在演变,没有必要一定说老上海话,那些话年轻人很多听不懂,根本没有必要,只要讲的是上海话,大家能听懂就可以,这对于推广上海话是很重要的。 ◎ 沪语节目选编 沪语电视 《新老娘舅》 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18:30 频道:新闻娱乐频道 《一呼柏应》 时间:每周六、日 19:00 频道:新闻娱乐频道 《阿庆讲故事》 时间:每周日至周五 20:10 频道:新闻娱乐频道 《快乐三兄弟》 时间: 7:10 频道:东方新娱乐频道 沪语广播 《听听讲讲上海话》 电台:浦江之声 FM97.7 《九点人来疯》 电台:HAPPY RADIO新娱乐调频 FM96.8 保护沪语的努力 早在今年上海“两会”的提案中,多位政协委员就指出,沪语的生存状况堪忧,上海现在能用地道的沪语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人群正不断萎缩。“保护规范沪语刻不容缓。”委员呼吁拥有广大上海观众的“新闻坊”节目用沪语播报。 今年的提案中,政协委员张伟荣指出,沪语是海派文化载体,是上海人思想交流的工具和上海精神的体现,承载着海派文化的人文精髓,“目前,沪语的生存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据介绍,现在能用地道的沪语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人群,正面临不断萎缩的局面。在上海最近开展的上海话语音资料播音员招聘中,几乎招不到具有地道沪语发音的 人。“如果长此以往,几代人后沪语消失并非危言耸听。”毛时安等32位市政协委员在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曾联名提案,呼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沪语。 政协委员张伟荣表示,上海市在保护和传承沪语方面有不少新的举措,如沪语进课堂、编写沪语读本、公交车尝试用沪语报站等。为此,张伟荣建议,每晚6时到6时30分的“新闻坊”节目,可用纯正的沪语来播报新闻,以提供一种规范的沪语口音的标准。 近年来,市区范围实际流行的沪语,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市民中流行的沪语已变味,除了语言本身随时代变迁正常的演化外,沪语的创新造词能力在下降,许多固有的句型被侵蚀,沪语的基本特征正在逐渐弱化以致消失。 保护沪语不仅引起政协委员的关注,其实保护沪语还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去年12月25日,在上海语文学会召开的上海市语文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上,82位学者联名发布了《关于科学保护上海话的倡议书》(下称《倡议书》),倡议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说上海话或其他方言、全市公共交通上 要有上海话报站。 不过,早在1990年代以前,用上海话制作的各类电视电台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相当普遍,到了1990年代相关规定日 益严格。200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条于2001年1月1日实施的法律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 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如使用方言,则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2006年3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官员指出,明确要求播 音员、主持人除特殊需要一律在节目中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语言方式。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