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动画制作谨防“大跃进”

2012-6-7 16:28| 发布者: 余源| 查看: 682|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大跃进”结束了,大跃进思维却还活着,并且活得很滋润。民脂民膏营养的不是良田而是垃圾,这种局面应该被改写。否则,“文化大跃进坑孩子,坑孩子的家长,坑补贴,坑掉中国动漫这几个字”。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上的中国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岁月轮回,如今,尽管在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从业人员和资金投入,都堪称史无前例,却不得不承认,我们依然没有摆脱“文化弱国”的困境。文化之痒,政府尴尬,社会无奈。走出困境,需要振兴文化。繁荣文化成为现阶段的国家战略,对文化发展的重视,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阶段。至于文化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如何,看文化新闻的年终数据,不如看具体的文化产品质量如何。

“六一”前夕,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电影《戚继光英雄传》,其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粗糙的画面、僵硬的人物动作、单薄的音效以及剧中诗词出现大量错别字等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被称为“Flash”般制作水准。(《人民日报》6月7日报道)

影视制作不看质量看投资额度,是当下影视市场的行规。受这种观念的误导,不少人影视生产商不在意影视作品的内涵,而是把影视生产作为牟利的手段。如若不是《戚继光英雄传》拍摄水准太差,宣传的投资金额过大,兴许还不至于成为批评的对象。

应该说,《戚继光英雄传》不过是当下中国动画影片的一个缩影。文化生产和物质生产不同,不是原材料质量达标,生产设备先进,生产质量就有了保障。文化生产是一项高智商的劳动,同时一项良心生产,没有资金固然艰难,但仅有资金和设备,还远远不够。文化产品需要高超的创意,需要优秀的脚本,需要敬业的制作团队。此外,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也影响着文化产品质量的优或劣。回顾我国动画片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拍摄出不少质量上乘的动画影片。其中,《大闹天宫》、《哪咤闹海》、《九色鹿》、《雪孩子》、《过猴山》、《天书奇谭》、《骄傲的将军》、《三个和尚》等,至今仍不失为经典之作。不知道这些脍炙人口的片子,每部平均的投入是多少,也不知道生产商的利润几何。可以肯定的是,剧作家和导演、制作者的功利心,肯定没有今天的电影商人急功近利。个别商家,甚至唯利是图。以《戚继光英雄传》为例,正如业界和专家所质疑的那样:“1200万元制作成本按1分钟2000元的制作成本来计算,片长90分钟全部制作费用为18万元,即便慷慨到极点投资200万元,还有1000万元花在了哪儿?”

文化生产,必须尊重文化规律。现在,文化政策的倾斜,刺激了文化生产,同时也给投机家带来了商机。据说,目前我国动漫片的年产量已经达到20万分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生产规模第一,不等于质量第一。《戚继光英雄传》是不是孤例,暂时还没有可靠的数据。不过,看看今天的动画片,再看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黑猫警长》,总觉得能达到当时水准的绝少。这是否说明,是今天的文化政策强调文化发展与财力支持,一些地方的政策以“以分钟论成败”,却没有配套相应的惩罚制度,导致了动画制作的“大跃进”现象? 

“大跃进”结束了,大跃进思维却还活着,并且活得很滋润。民脂民膏营养的不是良田而是垃圾,这种局面应该被改写。否则,“文化大跃进坑孩子,坑孩子的家长,坑补贴,坑掉中国动漫这几个字”。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2/0607/03/83C88L3R00014AED.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