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中的这句话,彰显了中国的好客传统。人即信息,人际间的交流,本质是信息的交换,而信息的交流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全球化时代,资讯传播相当迅捷的今天,单个人的信息含量同步增长而不是相反。距离有助于避免信息的同质化,越是同远距离的人交往,越是能获取意想不到的信息。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国际交往的频率在增加而不是降低。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还是来华居留工作学习的外国人,都应懂得“出国问忌、入乡随俗”的道理。中国人好客,举世闻名。好客源自内心的诚意,但好客不等于纵容,在华的外国人理应遵守中国法律,不得损害中国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得扰乱中国的社会秩序,更不能把中国公民作为欺辱的对象。最近,个别外国人士无视中国的法规和道德传统,无视中国公民的人格尊重,在公共场合羞辱中国公民,招致了众怒。北京市公安局集中开展清理“三非”外国人百日专项行动,央视主持人杨锐在其新浪微博上支持公安部门清扫“洋垃圾”,因为杨锐的帖子中使用了“洋垃圾”和“滚蛋”等不雅语词,ChinaGeeks在新浪微博上呼吁中央电视台开除杨锐。围绕杨锐言论的是与非,微博上掀起一场舆论战。 杨锐的言辞得体与否,相信公众自会明断。相关争论的价值在于,促使我们反思中国的“待(外国)客(人)”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个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敢于挑衅中国居民。 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英国人宣称他们喜欢读文学名著,有的人为此宁肯撒谎。这是因为,按照他们的审美观,阅读名著是绅士风范。虚伪固然不值得提倡,由此表明,向善,向往高层级的善,毕竟不是坏事。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自己国度争当(扮)绅士的人,来到中国之后,不做绅士而当起了流氓?反思这个问题,比单纯地责骂、扫除“洋垃圾”,更有现实意义。 人性很复杂。人性中的欲望,特别是原始的欲望,只要有发作的土壤,总喜欢蠢蠢欲动;人性中的理性成分,教导自己要和动物有所区分,尽量做个绅士。一个人,不论其国籍在哪里,人性中的矛盾在所难免。至于他是“返祖”还是拥抱文明,关键在于有无外部环境的制约。恩格斯有句名言: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如果我们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他们的要求比较严格,其违法成本高了,相信“前赴后继”者就少了。假如我们过于好客,给国外人提供超国民待遇,容忍他们的小错,对其违反中国法律,做出有伤风化事情者,不敢理直气壮地制止,不敢依法处理。时间久了,再绅士的外国人,他们人性中的欲望之神,想必也会被唤醒。假若欲望像脱缰的野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欲望就成了魔鬼,遭殃的必然是距离魔鬼最近的那些无辜者。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和执法部门患有“恐洋症”,遇到涉外事件,觉得这类事情比较敏感,碰了的话,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世上本无鬼,因为心中先制造了鬼,心虚的反而是自己。形形色色的“恐洋症”,无形中纵容了个别外国人的胡作非为,让他们觉得中国人缺乏原则,喜欢逆来顺受。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患有“媚洋症”,觉得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在这些人看来,西方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爱屋及乌,觉得所有的外国人都是文明人。哪怕是不得体的言行,也是“哑巴打手势好看,瘸子走歪步合款”。 毋庸讳言,“恐洋症”和“媚洋症”的客观存在,使得那些修养欠佳、自控力差的外国人,把其人性中恶的一面给展示出来,既损害了其人格,也丢失了其国格,同时也招致中国民众的反感。因为缺乏平等,制造了变相的特权,最终导致多败的结果。 发扬中国传统的好客传统,敞开国门,欢迎一切遵守中国法律和道德传统的外国人士来华访问、居留,同时坚持依法管理在华的外国人士,给他们以国民待遇,没有尊贵和低贱之别。正如新浪微博的博友所言,不搞排外运动,“既不要把洋人当‘外宾’,也不要把洋人当‘垃圾’”。这,才是真正的待客之道。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