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龙新周刊 查看内容

龙新周刊第2期

2012-3-27 12:57| 发布者: 张兴秋| 查看: 980| 评论: 6

摘要: Open publication - Free publishing - More life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2-4-14 15:41
创办一份刊物不易,办好一份刊物更难,不断完善一份刊物不退步,尤其难。
引用 龙新周刊 2012-3-31 12:35
来自原《新世纪周刊》编辑、原《中国新闻周刊》网站内容总监汤涌的阅评:

    美术设计好糟糕
    刊头的字,和出版单位,用得都太奇怪了
    排版不分栏,冗长笨拙



    以下为我(周刊媒体顾问,吴伟老师的批评)的:

    《一个好“人”》:作为封面文章表现让人失望。首先,篇幅过于单薄。我看过你们的讨论,认为过度的围绕一个话题会导致冗长,而上一期方韩之战的封面文章确实也有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冗长是针对写作而言,但对一个封面话题能做透绝对是需要几篇文章合力完成的。对雷锋这样一个重大话题,这篇稿子作为头稿是撑不起来起码的事实与观点的。

    封面文章太单薄,对杂志来说会是个致命伤,如果连主菜都只有一小碟,这就不是一个菜馆子干的活儿,而是苍蝇馆子里的小吃。

    其次,内容过于散漫,尤其是第三小节,写着写着就飘到了火星,就像寝室卧谈会的晚期部分。从结构构架上,行文存在问题,如果换成我,会把第二部分放第一部分,把第一部分放第二部分,把第三部分单独成文,否则会严重影响文章的风格及严谨性。不过,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删除第三部分。

    在写作方面,文字显然是仓促完成的,引述媒体部分散乱,没有为中心服务,读完完全不能对雷锋形成印象,观点部分浅薄,如果不能有厚重的观点,那我们就用事实去填充。可偏偏这两点都没做好。建议多向刘老师请教下新闻评论及写作的逻辑结构,大家的思维还是太散,不能围绕中心作框架层层推进逻辑,这需要长期训练。

    《真是的保障来源于制度的完善》:本期杂志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增加了一些论文期刊倾向,这点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训练了大家做论文的能力,坏处是增加了杂志的不易读性。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就滑向了论文,但核心观点“新闻应具备真实性”,不应花大量笔墨在这上面纠缠,这像数学里的公理一样不需要太多铺垫,直接围绕“伟人·伪人”进行论述即可。在论述部分,观点太多,事实不足,虽有避讳之嫌,但这样一避,此文就流于形式,大而空。有个技巧,如果你实在需要避讳,OK,你引用古典的嘛,引用美帝的嘛,你能找到无数的技巧去回避直刺私处的尴尬嘛。

    《媒体不要误传“与大自然的悄悄话”》: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如果连个引子都不给,文章就太莫名其妙了,这就是新闻术语中的“由头”。文章内容没有近期具体新闻事件的支撑,只能是空对空导弹,不知所云。

    文章措辞太像宣传部的汇报。请注意,你的身份是记者或者编辑,不是官员。另,太像论文,可看性太差。

    《英雄孕于平凡》:终于看到论据了,虽然是蜻蜓点水滴飘过。如果此文以某一个平凡英雄的事实开头,并通过能反映此人身上的伟大与平凡交织的细节表述,那此文在往后的写作就会轻松许多。大家现在写作的普遍毛病是,重于表性,轻于表形,而性不能越孔老柏拉图,形又不能现基本事实与人性,那我们剩下什么呢?

    链接部分:这个豆腐块其实是一个可以作为单篇文章重头写作的内容,可惜,可惜。

    《生辰命运的真真假假》:这个话题超越我的八字了,不过还是胡说一下。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就是总结勾股定理的那个家伙)生前最出名的除了不吃豆子之外,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成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个以数学方式表述哲学内容的学派,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暗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三位一体,中国古典哲学里的两仪八卦,都属于广义的数学哲学范畴。据说数学哲学在国内的研究者不超过千人。带有神秘主义的一些科学学派很难说丫们到底对还不是对,但如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那就一切都安静了。但是,此类的话尽量慎说,对一些未知领域保持谦逊。此文在科技栏目,应尽量重讲述,轻观点甚至无观点。

    《让你闭嘴的枪》:好玩,但应立法禁止老师使用,学生有权选择此枪让讲课不好玩、没营养的、喋喋不休的老师闭嘴。

    《12亿像素的照片》:通过睡觉的代表委员比例可以统计出会议的无聊指数,强烈推荐。

    《走进立体影像的科技内核》:科技类文章确实是大家的强项啊。

    《“数学奇才”的偶然与必然》:向刘老师学习。写评论得根据最新的新闻写,要不就是旧闻评论了。

    这期的《人文天地》栏目文章易读,好玩,尤其是《穿越中的中美历史》,选题很赞,紧扣最新的热点新闻,但深度有限,只就历史谈历史,缺乏文化上的深层比较分析。
引用 龙新周刊 2012-3-30 18:08
郭序.06级(747055199) 10:53:42
我也觉得这期很不错呀 有很多文章写得非常好 还有就是把前几期青年文摘式的封面给换了 让人感觉到了周刊的独立特色
引用 龙新周刊 2012-3-30 18:07
鹿岩 2012/3/28 9:22:16
你把我的广告都打上去了啊?
鹿岩 2012/3/28 9:25:04
这期的整体风格和版面比上期好多了
鹿岩 2012/3/28 9:26:07
我觉得封面的那个期刊日期那应该做个固定的模式,以后套就是了。这次的感觉还是太普通了点
另外20多页那块,貌似用的那种隶书做标题的太多。
10:35:28
对方已成功接收了您发送的离线文件“周刊第二期.pdf”(7.86MB)。

鹿岩 2012/3/28 9:28:25
我最近没怎么看时尚类杂志,不过一本杂志里面,常用的字体最多就两三种,超过了可能会影响视觉、
鹿岩 2012/3/28 9:33:56
目录哪里还是做的不够精致。。。
鹿岩 2012/3/28 9:36:05
新闻镜头的标题字体不用那么花哨,用黑体或者大标宋就可以吧
鹿岩 2012/3/28 9:37:56
观点拾零,观点跟底色融合了,下面的人物的观点,我个人觉得文字在底色上显的太满了,不美
鹿岩 2012/3/28 9:41:16
全球图片获奖作品文字排列还欠缺点

龙新周刊(2543950546) 10:50:05
大家看一看鹿岩老师和龙伟老师提的意见。特别做后期的要认真看看,下期在板式上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在此出现。
引用 龙新周刊 2012-3-30 18:07
龙伟 2012/3/28 9:37:11
这一期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啊,很多亮点,可读性很强,吊足胃口,细化一下,我看是可以出版的!
很多文章的选题,标题的设计,无论从文字还是版式是都很不错,很多文章看到标题就足够吸引人了。
从上一期到这一期,提高之快,有点让人不敢相信哈!在这个水平上再提高,我看不要比现在发行的很多期刊好得多。
===================
最后几页的新闻图片,图很清晰,选得也不错,有冲击力,文字设计得很好,特别是标题的字体我很喜欢。但是镜观天下这个栏目的首页要改动,图太杂,堆在一起不好,用一到两幅,重新设计过,另外字体镂空效果不佳,强烈的山寨感。
上次提到的各个栏目名称的设计,这期看过,非常好,细节决定成败。所有文章的标题也都“学”规范,变“大气”了,教研室的期刊没白买。
居然还有广告?哈哈,但能不能弄成一整页,或者是夹页。当然,只有一条,放在下面也还行,只是红色的字体是否太抢眼?与整个页面有点不搭??下面那句“针对学生价格”也可以删掉,又是特价,又是100元左右一件,还说“学生价格”,多此一举。
观点拾零里面的配图还是有点问题,不太协调,几张图放在那里,色彩方面的问题也要考虑。再对比一下其它周刊的作法,细节的地方大家再研究研究。
"新闻镜头"和"镜观天下"这两个栏目是何意?区分度在哪里??如果要开两栏,一定要有所区别。
品味科技这个栏目,如果要持续做下去,需要动一下脑筋,我想不可能做成科技新闻或者一些科技性的报道,而是应该从“科技”的角度去发现和探方讨新闻背后的故事,王泽儒这篇文章“从像素”看“两会”,就有这么个意思。这样的角度,我们的文章才可能独树一帜,也才有卖点。但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有敏锐性才能发现问题。
媒体不要误传“与大自然的悄悄话”,这个标题做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内容和标题有点不搭界呢!怎么的一回事??难道是我没读懂这个标题的意思?忒抽象了么!!
这期周刊最大的特点是终于有主题文章了,有主题文章那么周刊就有“神”了,所贯穿的“理性、自由”的精神也终于可以落到实处,这算是品质上的提升吧。这期的主题选得不错,翔宇的文章、配图也都很好,如果能再加强几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读者读完之后,一定大呼过瘾。
通过这一期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毕业后完全可以在国内任何期刊找到自己的位置。
继续努力……把龙新周刊办成最好的高校周刊!




书中鼠  10:44:48
广告是鹿岩老师的。鹿岩老师每期对我们的版面提出了很多建议,给挂个广告也算回报吧(这有点赤裸裸了)。“图片”栏目我在下一期一定要改一下。最近,我到教研室翻了一些杂志,觉得我们的问题很多。大致的看法和龙老师的差不多,只是我可能更“偏激”一点,觉得亮点没有那么多。
引用 张兴秋 2012-3-28 10:57
在目录第二页右侧中,邮件应该为邮箱,邮箱地址的格式错误了,没有加@,同时,在下面的网站中,可以不用后面的portal.php,况且底纹也没有加上去。

这种硬性的错误,下次应该尽量避免

在目录中部分章节的标题,明显的不该那样,图片均来自网络,观点来自于新浪微博。这种直接在文章的某个位置注明就可以的,把它当做标题,有点不妥

查看全部评论(6)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