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副院长、教授何兵开车前往中国传媒大学讲课,因未提前办好手续遭保安拒绝开车进入,只能步行入校。何兵发微博抱怨保安如在保护中南海,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田维义回应称保安尽职,希望理解。何兵微博引发网友争议。(《北京晨报》12月4日报道)
这两天,何兵教授的抱怨,传媒大学保安的做法,网友的热议,成了舆论事件。这个事情的起因不大,也谈不上什么后果。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在于触及到社会生活内在的东西:制度的合法性问题,特权思想问题。一言蔽之,这涉及了正义的有无与正义的捍卫。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公众的热议超出了事件本身。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一座堡垒——人工修建的堡垒。这样的堡垒是部分人的共同体,具有显著的地域性色彩和短期性特征。制度的堡垒一旦建立,其职能在于约束人的行为。就像传媒大学的规定,本校车辆出入校园,需要办理通行证,办理年度通行证需要交纳一定费用。收费衍生出新的问题:保安有没有收费的权利和资格。如果有,是单位成员共同意愿的体现,还是少数人意愿的体现。追问这个事情,与这个制度的合法性相关联。传媒大学的唐远清先生声援何兵,诉说自己曾经的见闻。这表明,传媒大学员工对现行的车辆出入校园规定并非铁板一块。争议源自意愿的不统一。意见不统一促成的规章制度,难免存在瑕疵。对于有瑕疵的制度,遭遇“冒犯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校门出入制度对于维护校园秩序,利肯定大于弊。这是事实。网友对何兵先生的批评,正是基于这一点作出的判定。传媒大学保安只是制度的执行者,当然他们也许很少考虑过制度本身是否公正合理。对保安行为的肯定,不宜扩大。就笔者的经历,几次在传媒大学门口迎接客人,车辆进入校门并未受阻,也没有办理过什么手续,因为我不懂还有这样的手续。所以,批评迎接何兵先生的学生没有办理手续,似乎也不公允。这次是保安较真,导致了舆论的争议。若是保安不能始终坚守制度,而是看个人的心情来决定制度的严格还是宽松,那就是中国式的制度了。 何兵先生作为传媒大学邀请讲课的学者,门口受阻心里冒火,属于人之常情。微博抱怨,也并非不可。传媒大学方面,解释你的制度,安抚一下何兵先生,原本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的。何兵先生的尴尬在于,他忘记了“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古训。虽然制度适用的范围可能非常有限,但作为外来者,尊重、遵守别人的制度,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不让车辆进校门,把车辆停放在校门外面,自己并未损失什么。学者面子的情绪化维护,最终让自己变得被动。究其原因,是否与何兵先生思想内部存在某种特权思维有关?特权是法治的敌人。特权将某方利益绝对化,神圣化,这种思想在当下的中国比比皆是,何先生若有这般思想,也不能完全怪他。环顾四周,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决然没有特权思维? 在我看来,何兵先生对校门制度的挑战精神,也不可抹杀。制度既然是堡垒,堡垒的完善,需要有人挑战甚至冒犯,才能引起制度制定者的反思。所以,传媒大学和何兵之间,都该反思一下,相互道歉,相互改进,这才是最大的共赢。同样,我们所有的现行制度,也该被重新审视;我们每个社会成员,也该反思自己。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否则,硝烟过后狼烟再起,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