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保持活力和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从表面上看,我们的想象力并不差,俏皮话多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是当代人的发明。整体来看,想象力的枯竭则是不争的事实。大学本该是最有生机的圣土,大学缺乏大师,更缺乏有灵魂的老师,以至于很多事情,暴露出大学想象力的贫困。贫困生的评定标准,同样暴露出大学思维的贫困。 湖北经济学院在今年规定,凡是有“就餐卡消费过高,经常在外大额就餐者”、“有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气者”、“有与学生身份不相符合的高档消费现象者”情形之一的,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据悉,家庭经济困难者只有被认定为贫困生,才有获得国家助学金等资格。(《广州日报》10月16日报道) 资助贫困生,原本是善举之事。这项政策如何落实,在现实上应该有点尴尬。在一个诸事没有底线的时代,评定贫困生同样受到困扰。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申报贫困生,有的学生采取欺骗手段,为获得贫困生资助名额,恨不得把自家说得家徒四壁。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失真,人情关系复杂也在干扰贫困生的评定。每年开展此项工作时,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可能接到一些条子和电话,在人情世故面前,估计能坚守底线的老师并不多见。这样,高校制定贫困生标准,并非没有必要。
制定标准没错,只是机械的标准,反而将学校陷入人为的尴尬境地。以湖北这家学校为例,其贫困生标准颇为滑稽:就餐卡消费过高,就要取消参评资格。我的困惑在于:就餐卡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如何把握?请学生食堂提供每一张就餐卡的消费清单?如果这样,算不算侵犯学生的消费隐私?即便不属于侵权,同样不可取。假如别的同学饭卡丢失,近期和别的同学合用一张饭卡,或者这位同学有亲朋来学校,一起吃饭。这样的情况,饭卡上可以准确区别吗?不能准确区别,一票否决之规定,是不是有点滑稽?
经常在外大额就餐。这个规定的语义模糊。参加同学聚会,出钱是不是自己,但算不算在外大额就餐?再则,这样的事情,校方如何知晓?可行的办法,监控学生的行踪,或者在校外餐馆安插眼线。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让人不寒而栗。现实版的《潜伏》,莫非在大学生时代就已经上演? 抽烟、酗酒、赌博,确实是不良习惯,应予以纠正。大学生抽烟,新生中就已经具有某种普遍性,可见并非大学生新养成的习惯。一根烟,就剥夺一个学生享受贫困生补贴的资格,这显然有悖资助的本意。至于酗酒和赌博,我倒坚信真正的贫困生是不易沾染这种习气的。 高档消费现象,这个最有争议。我的一个学生,喜欢摄影,购置了摄像器材,因而失去了参评贫困生资格。后来我得知,这个学生的器材是其亲戚资助的,其家庭真的困难,只是亲戚看到孩子确实喜欢摄影,帮着购置了器材。假定我们以貌取人,看你不像穷人就取消贫困生评选资格,是不是太可笑了一点? 治理一所大学,假如缺乏真才实学,可能不闹笑话吗?想象力的贫困,导致连最简单的贫困生评定也搞不定。诚如网友所言:湖北这个学校的规定,“只可作参考吧,能作为规定吗?关键是学校自己要做到全面评判啊,不然明天还得规定内裤不能穿CK的……”。 取消贫困生评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然,对于投机取巧的学生,自尊心是个奢侈的概念),改由奖学金的形式发放。不管是谁,要获得国家的资助,靠的是努力拼搏,而不是自报家产,不是靠学校弄几条僵化的条条框框。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