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一个笑话:傍晚七点,一外国留学生找邻居诉苦:“坏了坏了,我的电视换不了台了!”原来,不管他如何换台,都在播出《新闻联播》。这个笑话的瑕疵非常明显:除省市一套必须转载《新闻联播》,其它频道可以播放其它节目。但这笑话反映出,观众的需求多样化,某个节目“一统天下”,势必遭到观众的抗议。能否退一步说,假设《新闻联播》的节目内容为观众喜闻乐见,和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即便不少电视台转播这档节目,观众怨声载道的声音也会少一点。节目形式老套,内容缺乏新意,演员脸谱化,语言呆板,缺乏客观性,节目内容与普通民众关心的东西相去较远,试问这样的节目能有几个铁杆粉丝呢?在新闻资讯供过于求的今天,新闻资讯的垄断不复存在,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优势正被互联网和微博所取代,一档新闻节目要赢得市场,必须有广泛的电视观众基础,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所淘汰。《新闻联播》的危机正在于此。 9月20日,央视透露《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将在明年有新变化,各种报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目。据介绍,明年《新闻联播》在节目片头等主要包装形态上都将发生全新变化,在节目形态与语态上也将发生变化。而《焦点访谈》则将加大舆论监督报道。(《新京报》9月21日报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闻联播》意欲改版,与其说是顺应民意,不如说是不甘被市场抛弃。改变我潜台词是,央视承认《新闻联播》存在缺陷,有生存危机的压力。这种感觉,绝非源自今日。目前的《新闻联播》,已经打破国家领导人垄断头条新闻的窠臼,偶尔出现把这个宝贵的亮点留给寻常百姓。当初央视的所谓改革,不过是对这档节目头条的改革而已。除此之外,《新闻联播》节目的定位、新闻价值的取向以及主持人的风格,并非离开其自身开创的传统。明年的改革力度如何,看看报道的介绍就可想而知了: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进行变化,在节目形态与语态上也将发生变化。新闻媒体是内容为王,一档节目的包装固然重要,但节目内容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再好的形式也难以长久留住观众。央视称明年的《新闻联播》还将各种新的报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目中,时效性、重大性、权威性、贴近性将进一步提高。这些话,抽象有余,务实不足。“重大”、“权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站在不同的立场,对重大和权威的理解可能迥然有别。对于习惯于官本位的媒体来说,行政级别高低意味着新闻价值重要的程度,部门级别的大小,也预示着权威与否。问题在于,执政权和话语权是两个概念,新闻媒体讲究的是话语权的打造,要具备真正的话语权,为公众所信服,必须在选择新闻素材时,依据与社会发展、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作为报道对象,而不是官爵大小自然排序,更不是片面撷取重大社会生活中的阳光的信息,抛弃那些深层的社会问题。如果新闻报道惯于唯上,惯于弘扬所谓的主旋律,惯于选择性失明,这样的新闻节目只能变成一个童话世界,一个天堂般的圣境,观众可望而不可即。顾名思义,《新闻联播》贵在新闻的“联合”,各类新闻,只要与社会发展、国家利益和民生相关,都可以被纳入这个“新闻联盟”中披露。现在的《新闻联播?,变成了几个“领衔主演”出演的新闻连续剧,所不同的只是每集的配角略有不同,且腔调千人一面。如此节目,如果能受到观众欢迎,反而有些反常。网易香港网友总结道:“新闻联播的确好,开头一定见领导;大好形势接着讲,最后外国坏乱闹。” 《新闻联播》要改革,其实就是朝着这个节目名称本义的回归,变成有新闻价值新闻的联合体,而不是官方活动的连续剧。这样的连续剧是“新闻连播”,不是新闻联播!改变这一点,需要新闻联播改变其僵化的新闻思维,改变其官僚习气。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了。不是我们愿意浪费每晚的黄金时间收看新闻联播,而在于那个时间被《新闻联播》基本垄断。央视对这档节目的改革,如果还是满足于形式的包装,估计不出十天,观众照样会审美疲劳。网友对央视的这一改革持怀疑态度:“体制内的怎么改也改不了它的实质!假如有一天它真正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与评论问题,我会为它赞歌。” 改革需要改的是新闻内容本身,而不是片头和报道形式以及语态。需要改掉的是“宣传联播”的本质,而不是形式。试问央视,明年可否做到这样的改动?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