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媒体应急能力建设

2011-9-17 16: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4| 评论: 0|原作者: 左国辉|来自: 经济信息时报

摘要:   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等。作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突发事件,自然成为新闻媒体重 ...

  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等。作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突发事件,自然成为新闻媒体重点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中,媒体要更好的履行职责,应急能力建设可谓至关重要。

  频频发生突发性事件,向媒体提出了应急能力建设新课题

  近年来,各种突发性事件、特别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频频发生。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雪凝天气,在此次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经济损失大的自然灾害中,广东、贵州、湖南等省交通、电力、通讯等受到严重影响,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8级强震,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在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中,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达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2009年秋至2010年春,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遭受严重旱灾。特别是云南、广西和贵州的干旱持续数月,一些地方灾情达到百年一遇,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给人民生活特别是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困难。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大面积房屋垮塌损坏,截止5月30日下午18时,已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地震灾害带来了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2010年6月28日下午2时左右,贵州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滑坡共造成岗乌镇大寨村大寨、永乐两个村民组38户107人被困。

  这些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迅速组织抢险救灾,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英雄壮歌。这些突发事件作为客观事物一种急剧变动的状态,呈现出偶然发生、不可预测、破坏性强、发展难料、牵扯面广、关注度高、影响广泛等特点,同时在处置过程中难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新闻媒体要在突然发生且瞬息万变的突发性事件中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实现自己的宣传功能,及时、准确、深入、客观地做好新闻报道,就必须面对自身应急能力建设的新课题。

  媒体应急能力建设中,八种能力建设体现媒体综合实力

  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各级新闻单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纷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开展新闻报道。从新闻的本质要求来说,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非常重要,积极正面的舆论环境更是非常必要,媒体要履行和完成好引导舆论、传播信息、服务受众的任务,就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应急能力。

  1、获取信息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要以最快时间获取新闻事件发生的线索和相关信息,这是对媒体做好新闻报道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媒体应急能力建设的前提。要快速获得权威、客观、准确的信息,媒体必须建立非常通畅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收集机制,媒体记者分工分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特殊时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并形成重要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决策层的制度,以便于分析判断,快速反映。

  2、准确判断能力。事件发生后,媒体必须对事件的本质进行迅速判断,按照新闻价值观和宣传舆论导向的要求准确把握,根据新闻宣传的客观规律和党委政府的宣传纪律要求,结合事态发展的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决定宣传报道方向和思路提供支持。

  3、快速反应能力。获取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后,媒体要快速作出部署安排,前方采访、后方编辑等环节应立即做出反应,对于重特大事件,立即成立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实施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如广播、电视等广电媒体可第一时间进行连线、直播,网络、通讯等新兴媒体可及时制作专页,报纸等传统媒体可以在详细报道、专题报道等深度报道上做文章,总之,媒体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报纸全面深入,网络适时更新。

  4、创新策划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是媒体宣传报道好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媒体要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等,创新报道形式,丰富报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道策划方案,使新闻报道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可操作、好落实。同时由于突发事件一般报道持续时间较长,在连续的新闻报道中,根据事件发生的进展情况,详细制定并适时修正策划报道方案,掌控好报道的最佳时机和进度,使新闻报道有主题、有侧重、有现场、有细节、有外围、有内核、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传播生动、宣传及时,并且报道中相关信息不重复,重要内容不遗漏。

  5、整体协调能力。媒体最终的产品是发布的新闻,在新闻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策划、部署、采访、编辑、制作、印刷、发行、刊播及后勤保障、技术支持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媒体对各环节有着很好的协调能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调统一,配合默契,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针对突发事件媒体要未雨绸缪,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习,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锻炼媒体各部门的作战能力。同时明确突发事件报道领导机构在人员派遣、物资调配、技术保障、采编策划、方案调整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使媒体各岗位环节成为一个整体,协同作战。

  6、任务执行能力。任务执行能力是做好宣传报道的关键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在条件有限、环境艰苦的情况下,新闻报道各个环节要完成好各自任务,必须在执行力上下功夫。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科学、责任到人,并且在工作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工作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做到不窝工不推诿,为执行力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是要求参加突发性事件报道及服务的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为执行力提供业务保障;再次要为参与人员提供好后勤支持,创造必要的生活工作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备足相应的设置设备,如采编设备、摄影器材、通讯工具、交通设施等,为提高执行力打好物质基础。

  7、灵活应变能力。由于突发事件的偶发性,加上事态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必须做好根据事态发展进行灵活应对的准备,由于事发突然,新情况时有发生,计划没有变化快是家常便饭。因此,媒体要根据事件发生后的走势,制定灵活的措施,抓住本质,跳出圈子,以变应变,及时调整报道方案和应对策略,同时执行团队在遵守纪律的同时,也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8、报道把控能力。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要求,根据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在履行新闻传播职能过程中,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宣传内容,突出人文关怀,使宣传达到最好的效果,把握好时机,控制好力度,掌握好进度,正确处理好大局和细节的关系、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使新闻宣传恰到好处。

  做好应急能力建设,是媒体在突发性事件中更好履行职能的时代要求

  突发事件发生后,无论从心系民众生活的角度,还是从关注政府执政能力的角度,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事件的处理给予最为广泛的关注,不少民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迫切需要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最快全方位的信息。因此,媒体在第一时间传播权威、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不仅是为了满足读者受众的需求,更是媒体实现传达党委政府政令、反映市民百姓心声的功能的需要,这样既有利于事件的处置,又能起到以正视听和客观透明的效果。因此,新闻媒体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是更好履行媒体职能的时代要求。

  目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已经成为检验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媒体在及时真实准确传播信息、保障民众知情权过程中塑造形象、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更是检验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履行新闻宣传职能的重要考场,在突发事件面前,媒体作为客观事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要有政治敏感、要有新闻敏感,要有大局意识,要有民生意识,这样才能通过应急能力的建设,实现媒体的社会价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