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任沁沁 黄玥 张天翊)23岁的彭灿13日16时23分转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重大号外!因北京西北方向发现不明飞行物,目前首都机场所有航班暂停起飞。所有乘客均被请下飞机,返回候机大厅。” 在微博的结尾,彭灿习惯性地@上“微博辟谣”(微博),这是他一周以来转发微博时第九次@“微博辟谣”。按照他的解释,@功能即“对他说”的意思,使微博更具有针对性。 当天17时许,首都机场证实,航班延误是由于14时开始的西部航线流量控制;17时左右航路限制取消,航班陆续恢复正常。 从15时27分首条关于不明飞行物的微博发出,短短90分钟之后,一度沸沸扬扬的“外星人来了”言论在网上渐渐平息。 和彭灿一样,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听风便是雨”的网络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中国网名习惯在转发微博的同时,@上“微博辟谣”。 彭灿认为,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的“自媒体”时代,公众不仅需要信息,更要求真相,而“微博辟谣能分辨这些信息”。 北京的社会学家认为,这股来自民间的“辟谣”要求,反映出公众良好的主观愿望,以及从盲目接受转发信息到理性思考过滤杂质的民间智慧,更推动了真相的有效传递。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微博注册用户超过2亿。 风生水起的微博不仅掀起一场传播革命,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在微博救助、打拐、寻人等行动中,这一信息发布平台汇集了广泛的民间力量,发挥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微博也成为谣言的扩散地。从金庸“被去世”的消息,到日本地震核辐射引发抢盐风波……各种虚假消息借助微博平台不胫而走。 9月10日,一条“南京将直辖并扩大市域”的网络信息引起围观,网友纷纷通过微博求真相。13日,这条“从2007年就开始传”的信息,得到相关部门的正式澄清:没影子的事。 “谣言只是表面现象,它体现的是社会信任度、公信力的降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说。重大突发性事件尤其是网络突发事件,需要及时澄清信息以正视听。来自民间的力量通过草根的求证渠道,借助网络的快速传播能力,缩短了原本需要消耗的采访播报流程,有助于“真相和谣言赛跑”。 2010年11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首次成立“辟谣小组”,检查微博内容,第一时间利用微博辟谣。这让“求真相”的网民们有了一个“靠谱的非正式”回应平台。 在备受瞩目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和善后过程中,这个7人小组即时核查不实信息并发布真相,将“日本主持人在播报温州动车事故时偷笑”“民众质疑动车事故遇难者名单中未出现列车乘务员名字”“殡仪馆存放21小时男子复活”“铁道部和谐一女子被人掐住的图片”等谣言一一击破。 “我们不替任何人说话,只要公众有疑问,小组就尽一切力量寻求真相。”辟谣小组负责人谭超(微博)说,他们通过搜索、打电话等一切可以寻找到可靠信息的方式,力求每一次“辟谣”都准确无误。 “仅仅以真相提供者的身份,满足网民对真相的渴望。”这是谭超和他的组员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辟谣小组每天收到的举报和求证信息逾百条,不仅要及时发布澄清事实的信息,还对发布不实信息的微博用户作出处罚。目前,小组已有接近50万粉丝,发布近200条辟谣信息。 另一个完全由民间人士组成的“辟谣联盟”(微博)今年5月成立,迄今已发布辟谣微博180条,每一条的转发量都在三四百次以上。 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说:“辟谣联盟其实就是一个网友的自发、自由、自愿、自律组织。一方面约束自己,另一方面为净化微博舆论生态贡献力量。” “辟谣小组、辟谣联盟的出现,都是社会力量的彰显,他们为了追求正义、追踪真相、维护公平、崇尚公益而走到一起。”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民间行为、社会参与可以很好地阻止谣言的传播,修复社会信任链条。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