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否认尴尬了谁

2011-8-22 17: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3| 评论: 2|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辩证法告诉我们,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至于肯定之否定是什么,似乎很少有人去关注。浏览新闻多年,不知从何时起,发现一些涉及政府部门的报道,第二天的续文往往是否认或误读。按说在一个法治社会,媒体的报道需要文 ...
  辩证法告诉我们,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至于肯定之否定是什么,似乎很少有人去关注。浏览新闻多年,不知从何时起,发现一些涉及政府部门的报道,第二天的续文往往是否认或误读。按说在一个法治社会,媒体的报道需要文责自负。虚假报道,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的经验,“辟谣”的机构和部门很多,拿起法律武器找媒体维权的难得见到。是媒体过于强势,还是澄清报道的理由有些勉强?如果是前者,尴尬的该是媒体,以谎言欺骗天下民众,早该关门大吉了;如果是后者,尴尬的又是何人?且看一个最新的报道。
  深圳市财政委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称某报《3000亿打造大运会深圳首现财政赤字》文章会让读者产生误解,质疑深圳“节俭办大运”方针。他说大运会结束后将及时统计并公开发布开支情况,又否认“深圳首现财政赤字”之说,称深圳连续17年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新华网8月22日报道)

  《华夏时报》的这个报道,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页面已经被屏蔽。进入《华夏时报》网站,发现8月21日该报的一则《本报声明》:“《3000亿打造大运会 深圳首现财政赤字》一文标题与内容与事实均有出处,该金额为深圳方面三年来在市政环卫轨道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并非大运会的举办费用,对由此引发的歧义误解,我们致以诚挚的道歉。”看来,报道者在报道大运会的经费使用方面,缺乏足够的调查。这不禁让我想起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卢俊卿事件,《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文章,在新浪微博上被《环球时报》的记者给逐条解读,批评南都记者写作的不严谨。当然,写作不严谨并不能否认卢俊卿的问题,但对媒体从业者来说,真实是自己的职业底线。如果是迷雾太多,暂时被蒙蔽了眼睛,公众可以理解媒体的差错。相反,如果属于媒体从业者调查和写作的草率,由此产生的影响,则应引起新闻同行的警惕。前些年,《华夏时报》的关闭,也与记者调查时没有注意把握好细节真实有关。这些问题造成的尴尬,降低的是新闻界的整体声誉,只是较少引起公众的关注罢了。

  不回避媒体的尴尬,并不等于很多的“否认”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事实上,更多的否认出于一种自利的考虑。我们的职能部门,比个人更喜欢天马行空,喜欢以任性的方式行事。就拿深圳这个大运会来说,承办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事先征询全市民众的意见没有,经费预算是否公开,预算最终是否超支,深圳市民知道多少,这是个更大的未知数。假如该公开的信息公开了,媒体还至于错把非大运会的花费张冠李戴吗?上海的世博会,账目说要公开,迄今可否公开?深圳的大运会,账目也说要公开,公众是坐等公开,就看最终兑现的程度了。

  媒体误报的事例客观存在,现实生活中歪曲报道,掩盖问题的现象似乎更具普遍性。社会透明了,谁撒谎都只能是自讨没趣。媒体失误造成的尴尬,多半是技术性的原因,属于非故意,这样的尴尬容易被公众谅解。职能部门掩盖问题的“坚称”如何如何,绝大多数是人为的原因,属于故意的。不论是哪一方,我们都希望少一点尴尬,多一点真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1-8-26 21:27
济南日报 文化周刊 A15版
引用 admin 2011-8-26 21:26
http://jnrb.e23.cn/html/jinrb/20110826/jinrb9584512.html

查看全部评论(2)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