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传播学者曾论述过传播的偏向问题。任何传播,无论传播者如何中立,都不能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变轨。传播者无意,信息的接受者的解读也可能发生偏差。传播者可能有意误导公众,也可能无意中误导公众,这都不要紧,只要信息及时得以传播,只要信息没有虚假成分,相信公众起码的判断力。 媒体自身产生的信息数量微不足道,媒体主要靠采集和传播信息为生。没有供给,也就无所谓新闻,当然也就无所谓传媒业的存在。政府机构历来是信息集散地,也是新闻的来源一个主渠道。如果政府机构选择性向媒体提供信息,将一些信息束之高阁,或者择机发布,这要看信息与民生的关切度是否紧密。如果与民生问题关系密切,政府延缓发布信息,其目的值得怀疑。舆论质疑延缓发布的原因,当事方总得给个说法。 7月6日,美国康菲石油与中海油在北京连续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就漏油事件做出说明。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陈壁表示,未及时披露的原因在于避免误导公众。他说,这样的海底漏油非常罕见,需要时间来调查,不希望误导媒体和社会。康菲与中海油分别向公众表示道歉。(《新京报》7月7日报道) 溢油污染事件,成为世界性新闻,这个事件和中国公众见面的时间严重滞后,面对舆论的压力,当事方之间的矛盾凸显:美国企业坚称第一时间把信息上报了,中国方面则把责任推给媒体,理由是即时披露漏油信息,担心媒体误导公众。 我们先不急着给媒体辩护,先来分析一下,何谓误导。媒体发布的信息是舆论话题的重要源泉。媒体不是绝对不会误导舆论,误导舆论的前提是媒体必须有成见,并且主要是对信息提供方有成见,在传播信息时可能有意遗漏某个方面的信息,或者暗示公众什么。信息若非独家发布,除非所有媒体之间情同手足,没有任何的分歧,否则一家媒体可能有意误导公众,根本不可能所有媒体一起落井下石。中海油和国内媒体有无深仇大恨,何以怀疑媒体会误导公众,进而不敢向媒体提供溢油污染的事实,不得而知。假如这是中海油的想当然,那么,这种想当然在平时可以心存芥蒂,遇到重大事故,理应首先对社会负责,及时通报事故的消息。假如不能点名道姓说出对哪家媒体不信任,又拒不及时披露信息,责任在谁,不言自明。 其实,中海油的所谓“避免误导”之说,暴露出垄断企业对公众的漠视,对媒体的不信任。汶川大地震那么大的灾难,媒体第一时间报道,好像没有太多误导公众的口实,媒体的公信力反而提高不少。为什么,媒体要替受众瞭望社会,是公众的哨兵。遇到危机,及时发出预警信息,这是媒体的使命所在。中海油只对上禀报,迟迟不向下公布一点信息,这未免太不把民众当做人,不把媒体当回事。如此不信任,其实质应该是中海油及其主管部门的自私。如果能悄无声息把污染处理了,封锁消息就是减轻自己的责任。最终捂不住了,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把责任推给媒体,如此栽赃手法,未免太小儿科了一点。 时下,一些地方纷纷开始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研习班,有的学者教政府官员要戒备媒体,把媒体当做敌人,不是坦诚相待,而是出谋划策如何“应对”。一旦这些官员学有所成,媒体被边缘化,公众则可怜化,我们都成了“信息瞎子”,只能被政府官员遛狗式的牵着转圈了。事情败露。搬出句瞒报或骗你为的是避免误导公众,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可惜,媒体不是弱智儿,公众也不乏智慧,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者究竟是谁,自毁形象的是谁,我们心知肚明着呢!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