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红网“青椒评论”评委说丨张莉:判断力和价值观仍是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底色

2025-4-25 21:29|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4| 评论: 0|来自: 红网时刻

摘要: 红网“青椒评论”评委说丨张莉:判断力和价值观仍是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底色
红网时刻新闻425日讯(记者 汪敏星)经编辑审核推荐与评委点评,红网青椒评论”20253月优胜作品评选结果于今日出炉。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戴雨菲、华南理工大学秦若嫣、湖南大学李豪飞、宁夏大学张芊旖等同学的作品,获评为青椒评论”3月月度佳作。
本期特别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莉教授担任评委。张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政治传播,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在中欧人文交流与媒体传播方面有专门的研究。发表文章著作100余篇,其中英文文章著作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外交部以及欧盟教育、视听与文化执行署等国内外纵向课题十余项。
为给广大学子提供更多指导参考,青椒评论围绕新闻评论写作相关话题,对张莉教授进行了一次采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莉。
红辣椒评论: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盛行,但也出现了一些算料污染的问题,那么,青年评论作者应如何培养辨别新闻真伪/立场的能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又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张莉教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极大地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真假难辨、立场模糊甚至算料污染等风险。这对青年评论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分辨事实与观点、真相与谣言的能力,更要具备识别立场、理解语境的敏感性。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我们从三个层面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辨识能力:一是理论根基,通过新闻伦理”“传播学原理等课程帮助学生构建价值判断与批判性思维;二是方法训练,我们始终在强化新闻传播与计算机、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领域融合,建设XR演播室、数据中台、智能舆情系统等平台,提升学生对新技术、新媒介的理解与实操能力;三是场景导入,我们鼓励学生在真实传播环境中进行评论写作和议题参与,我们构建了远方近邻文明革命人间五大实践场景,包含全球胜任力课程、国情调研、清影工作坊等,就是他们练习发现问题辨别立场形成表达的一线场景。
我认为,技术可以重塑传播生态,但判断力和价值观,仍然是新闻与传播教育最核心的底色。
红辣椒评论: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您认为评论作者该如何敏锐捕捉选题,从独特视角撰写评论?
张莉教授:数字时代的信息爆炸让我们每天都被海量内容包围。面对这样的环境,评论作者更要具备从嘈杂中识别意义的能力。选题不仅要快,更要准,还要有深度和温度。我的建议是三个关键词:连接现实、保持敏锐、明确定位。
红辣椒评论:青年在新闻评论中常出现梗化表达与情绪先行,甚至成为一种数字传播趋势,您认为在媒体评论写作上,应如何应对?
张莉教授:我们确实看到,越来越多青年评论中出现梗化表达情绪先行的倾向,这既体现了互联网的传播逻辑,也反映出青年独特的表达欲望。在高度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中,一句话出圈”“一张图破圈成为互联网传播的新常态,但这也带来了公共讨论的被消解或者情绪化的风险。
对于媒体评论写作而言,我们不否定情绪的传播价值,评论可以幽默、锋利,但不能失去逻辑根基与论证路径。需要注意到表达态度背后更重要的是建构意义,在情绪背后呈现事实支撑,在语言风格中体现价值判断,在互联网逻辑和公共讨论之间找到平衡点。青年评论作者完全可以既懂得共情,又保持批判与理性,在数字时代重建公共表达的专业性。
红辣椒评论:我们查阅到,您写过一篇题为《课赛结合模式与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的论文,能否请您谈谈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课赛结合的经验或做法?
张莉教授:课赛结合是我们学院近年来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创新。简单来说,就是把学科竞赛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与竞赛的深度融合,打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行业对接的路径。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和方法,在竞赛中通过团队合作解决真实的行业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和优化。这种模式提升的不只是写作或策划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跨学科协同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今天这个媒介飞速演进、行业高度融合的时代,我们引入这种课中有赛、赛中有学的机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真问题中成长。这也是我们学院在实践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探索。
红辣椒评论:您能否给红网 青椒评论这一校媒合作育新人的平台,提一些建议?或者,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创新,以更好通过新闻评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张莉教授:青椒评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平台,它为高校青年提供了一个发声与思考的公共空间,也在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审视立场方面承担了育人功能,非常值得肯定。
对于其发展创新,我有两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可以进一步强化选题机制的时代感与现实性,把更多关注点引向青年群体与社会变革的交汇点,比如人工智能、城乡流动、代际认知、文化安全等议题,让评论成为一种青年对话时代的方式。
第二,可以在内容机制上进一步创新,比如尝试设立主题式评论季,定期围绕一个具有公共价值的选题进行策划和集中征稿,鼓励来自不同背景的青年作者以多元视角展开深入探讨。这种机制有助于提升评论的深度和系统性,也能构建出一种更具共同感与对话性的青年表达空间。



来源:红网时刻
编辑:张席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