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曼德勒突发7.9级强震。震后18小时,第一支云南救援医疗队火速抵达缅甸灾区。本要参加编制考试的云南日报澜湄国传、云新闻缅语记者张莹琳,毅然放弃机会奔赴震区,进行现场报道。 张莹琳应邀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这两天采访报道经历。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丨放弃考编,记者急奔地震灾区 本文作者:张莹琳 (一) “地震了!”北京时间3月28日14时20分,正在云南昆明办公的我感到一阵明显晃动。手机弹窗显示震源在缅甸,我心一紧,立即联系在缅甸的同事——《吉祥》杂志曼德勒报道员巴乌、《吉祥》杂志仰光分社记者佐耶昂。 情况不妙!通讯中断。焦急等待10多分钟后,微信终于传来回应。我陆续收到了他们从灾区发回的图片和视频:坍塌的房屋、损毁的汽车、断裂的桥梁,就连历史建筑也未能幸免,居民家中更是一片狼藉…… 24分钟后,我收到了前方发回的缅甸灾情实况,随即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缅甸语账号,发布了第一条缅甸语图文快讯。 前方持续发回视频和照片,云南日报、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迅速响应。利用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4000多公里边境线区位优势以及33年深耕周边国际传播的经验,我们第一时间整合信息,实时更新灾情动态。 5小时后,“澜湄国传”视频号、社交媒体多语种账号以及“云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发稿7个语种30多条报道。 (二) 6小时15分钟后,办公室灯火通明,我在电脑前忙碌着。“叮铃铃……”电话响了,在怒江出差的部门负责人告诉我:“接到云南省委宣传部指令,部门做好派记者赴缅报道的准备,但不考虑你”“你明天还要去参加准备已久的入编考试(云南日报报业集团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人员考试)”…… 电话那头没有给我说话的机会,但我心里已经做好了去缅甸的准备:我在缅甸驻站2年多,去年6月刚去过缅甸,我在缅甸语《吉祥》杂志工作8年…… 此后的30分钟里,我的电话不断。家人、同事、朋友都在问我:“会去缅甸吗?”他们的话语里满是担心。 已经休假飞抵河南旅行的视频记者字剑飞打来电话:“你去考试,我去缅甸。”“我能买到明天最早的一班飞机,明早9时可以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不出机场就能直接飞缅甸。”“我去年和你一起去过缅甸,我也有经验。” 几分钟后,来自怒江的电话又响了:“赴缅采访记者最快凌晨2时出发,最晚凌晨5时出发,莹琳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一秒钟都没有犹豫,脱口而出:“我去,不用担心,我会完成好任务,也会照顾好自己。” 电话那头沉默了,十多秒后才有声音。部门负责人说:“在缅甸抗震救灾的困难和危险是巨大的,另外,你放弃考试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莹琳,你再想想吧!” “不用想了,疫情防控期间,我曾到一线工作1个多月。我行,别担心。”我坚定地回答。 放下电话,我没有和小伙伴多言,赶紧回家收拾行李。 22时整,我接到电话:“请立即携带行李前往云南省外办办理出国手续,随后直接去机场,随中国云南首支救援医疗队前往缅甸。” “我觉得你很优秀,具有应变能力,遇事沉着冷静。”“加油,顺利凯旋!”“嘱小张,在现场主攻一下新闻照片、现场感故事性强的短视频;尽可能以第一视角进行报道;另嘱其注意安全。”“中国好记者莹琳,安全第一。”我的手机里消息不断,没有时间一一回复。 “团结温暖,努力干事”的部门名片,在我脑海飘过。 这一夜,我辗转在家、省外办、机场之间。与此同时,在各级领导的统筹指挥下,部门迅速调整工作流程:全员24小时待命,所有平台协同作战。《73年以来遇到最严重的一次》《曼德勒、内比都等机场航班取消》《仰光情况怎么样》等独家报道持续推送…… 震后12小时40分钟,出发时间、抵达地点不断变更。“内比都飞不了,改飞仰光。”我在国传中心采编群里发了最新的消息,后方同事们积极回复我。此刻,我不是孤军奋战——这个温暖的团队,正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前行力量。 (三)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候机大厅,救灾帐篷、医疗箱等物资堆放整齐。救援队员身着统一制服,身姿挺拔,搬运物资的身影坚毅有力。我穿梭其中,努力记录下每个细节。 凌晨5时38分,震后15小时18分。在机场候机间隙,我抓紧完成了第一条现场出镜报道,后方的同事开始接力剪辑视频素材。 “注意安全,愿平安。” 凌晨6时许,我们起飞了。 震后18小时,我们安全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一脚踏上缅甸的土地,热浪袭来,整夜没有合眼的我,瞬间清醒:“我的胞波(缅人对汉人的专称,意为同胞兄弟)亲人们,我来了!” 天空弥漫着凝重、悲伤的气息,机场地面没有严重受损。来不及多想,37人全部投入到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中,缅甸仰光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的救援队服,纷纷双手合十致意,随后默默加入搬运队伍。 当地通讯信号时断时续。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缅甸MRTV的同行记者,借助他的信号,我赶紧将现场视频素材传回后方。刚发完素材,微信就弹出消息提醒——我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采访的视频已被后方团队快速剪辑并发布。 眼看通讯即将中断,我争分夺秒拍摄了救援队落地缅甸仰光国际机场的素材并传回后方。 我把《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赶赴缅甸》视频中的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这是跨越山海的生命救援,缅甸胞波别怕,中国朋友们正在赶来。” 编辑:张家乐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