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也说“神州处处有唐骏”

2011-6-20 17: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76| 评论: 2|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利欲熏心心渐黑,文凭一旦成了个体利益的通行证,文凭的买卖不过是迟早的事儿。
  近日,记者从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1月至5月,该院共受理利用国外假学历实施的诈骗犯罪7件,涉案金额达796.8万元。相关案件的受害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人数达339人,被骗费用少则两万元多则19万元,受害人中八成是企业高管人员。(《中国青年报》6月20日报道)

  一个检察院受理的学历诈骗案件,受骗者数量之多,出人意料。这还是不愿意哑巴吃黄连、不平则鸣者投诉的数量。究竟有多少不愿意曝光自己购买文凭,以免身败名裂者有多少,恐怕远不止这个数字。以至于有人发出“神州处处有唐骏”的感叹。知识有价,求学需要成本,但学历不是商品,无法买卖。学历诈骗,无非是炮制并兜售虚假文凭,其实质属于将学历当作商品,拿到市场上交易。至于谁是买家,需要愿者上钩了。报道中受骗的主儿,明知“文凭是‘修’来的,不是‘办’来的,你没‘学历’,如果得到合法文凭岂不也是骗”(网友语),却依然心甘情愿拿出数万元甚至近20万元的款项购买商业交易性质的文凭,只能说“小骗子遇到大骗子”,下次别再投机足矣。

  唐骏的学历真假问题,曾闹得沸沸扬扬,令这位“打工皇帝”很是窘迫。记得唐骏学历门正闹得厉害之时,网上已经列出一串被怀疑是唐骏“校友”的名单。唐骏的准“校友”们是否向海淀区检察院举报自己上当受骗,报道没有给出答案。正常情况下,越是地位显赫的人,越是不大愿意主动到舆论的漩涡里洗澡。倒是那些名不见经传者,本想弄个国产的镀金文凭,到头来还是上当受骗,始终意识不到自己违了法,才以受害者的身份告状。我们真得感谢这些“法盲”,正是他们将文凭诈骗活动的黑幕逐渐揭开。

  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社会上对洋文凭的旺盛需求,也就不会有人冒险做这类特殊的生意。唐骏,不过是购买海外假文凭的符号而已。至于唐骏们为何遍地开花,想必与海外文凭的难验虚假有关。在国内弄个假文凭,尤其是博士之类的文凭,露馅的概率很高。别人问你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专业,你不能回答个子丑寅卯出来,显然不行;出口成章也麻烦,一旦遇到个校友,几句话可能还得原形毕露。只有海外的洋文凭,因为对国人比较朦胧,知道底细的人少之又少,很适宜于像唐骏那样频频跳槽者,鬼才知道你以前在哪里干过,鬼才关心你何时留过洋。假如是那些一直呆在某个单位的,他敢买这样的假文凭吗?

  可见,神州大地的唐骏们之所以多了,和人才流动频繁有关。当然,人才流动并不必然导致假文凭的泛滥。对于将学历和个人待遇密切挂钩的国度来说,能力和贡献,很多时候不如一张文凭顶用。既然文凭能点石成金,就甭怪个别人对假文凭的渴求。市场需求刺激生产,假文凭的交易自然会出现。正如网友所言:“如果升官发财他不看你的文凭,谁买这个东西?”

  利欲熏心心渐黑,文凭一旦成了个体利益的通行证,文凭的买卖不过是迟早的事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admin 2011-6-21 18:33
http://jxrb.cnjxol.com/html/2011-06/21/content_478442.htm
嘉兴日报 2版,评论版
引用 admin 2011-6-21 18:32
http://www.jcrb.com/pinglun/jrkd/201106/t20110621_559707.html

查看全部评论(2)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