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艺术师家”何其多?浮躁版“画饼充饥”罢了

2024-12-7 17:4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9| 评论: 0|来自: 潮新闻

摘要: 真正的荣誉,应该是历史沉淀的结果,留给后人担任当代芸芸众生的荣誉鉴定师。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

只需花费数千元,就能收到一张证书成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在艺术圈,滥造荣誉称号的乱象依旧存在。
随着记者深入调查,一条买卖荣誉头衔的利益链逐渐显现。一些社会机构开展收费评比活动,不看实际艺术水平,只看出价高低,只要价码到位,立即颁发“证书”。有的不需要参加评比,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作品照片,就能戴上艺术界的“高帽”。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
“艺术师家”何其多?浮躁版的“画饼充饥”罢了

真正的大师和大家,总能让人高山仰止。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大师名家,毋需一纸证书,凭借一两部堪称典范的作品,足够风流人物,自能流芳百世。

在某些商业化程度高的领域,本该经过历史大浪淘沙为世人所知的名家,由于名家荣誉评价没了“时差”,造成了“大师”“大家”满街走的乱象。

当荣誉称号变成商品,“大师”“艺术家”就“飞入寻常百姓”,只要花点小钱,就能买回一顶纸质版的“艺术师家”高顶帽子,铜臭气带来的浮躁,就成了“社会公害”。纵然行内人心知肚明其中的玄妙,偏偏这样的把戏具有“防弹功能”,任凭网络舆论的冷嘲热讽,“艺术师家”的交易照样红火,毕竟有这么一顶纸糊的帽子,能给“师家”们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艺术圈大师大家泛滥,在于这样的荣誉称号不但可以“画饼”,更可以“充饥”。治理这种乱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固然重要,更要明白,商品化的荣誉称号是违背时间逻辑的产物。真正的荣誉,应该是历史沉淀的结果,留给后人担任当代芸芸众生的荣誉鉴定师。如果不顾荣誉称号的时间逻辑,当代评委、卖家赤膊上阵,权力、关系和利益怎能不乱点荣誉称号的“鸳鸯谱”?

荣誉称号方面的“画饼充饥”现象,艺术圈不过是浮躁社会的冰山一角罢了,这才是最值得反思的一个现实问题。

原文发表于潮新闻

原标题:

读端丨艺术圈荣誉称号满天飞 刘海明:“艺术师家”何其多?浮躁版“画饼充饥”罢了

来源:疃子弹评(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PxXLj3QD1kPfomAAnV0ZA
编辑:李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