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围城》的经典语录很多,若论最经典的,莫过于“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进了去,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应该说,钱钟书先生概括出一条普适的规律:有些东西适合远观,却未必适合近游。就像大学校园,围绕校园观赏别有一番感官;一旦真的踏进,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经历。
3月1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武汉大学梅园二路附近,疑似游客与学生大打出手。此事引发关注。校方保卫部表示,学校不允许开车进入,已经反映给相关部门处理,涉事学生人没事。(《潇湘晨报》3月15日报道)
原本,咱们的大学校园并不封闭。前几年出于公共卫生安全考虑,大多数校园不再对社会开放。随着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的呼声渐高,一些高校陆续重新向社会开放。武汉大学开放后出现这个事件,在网络舆论场引发热议。
多数网友支持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但反对进入校园的车辆遇到人多路窄的地方,就随意打破校园的安静:“市区公共街道都禁止鸣笛、何况学校?”“不管开什么车,都看看情况,用不用鸣笛,明知道前方堵的不是一辆车,鸣笛只会增加烦恼。”
通过这个事件,也促使部分网友思考如何平衡开放与安全的问题:“支持学校开放,但是更支持学校对这类人永久禁入。”“校园开放为什么让开车进入,外车别进不就解决了。”
围绕游客与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冲突,网上也存在观念上的冲突。一种声音认为,学校就不应该开放,让社会人进来打扰教学秩序。另一种声音认为,大学术语社会的公共财产,理所应当向社会开放,但是,对外开放需要校方做好校园秩序的管理工作。
凡事有利必有弊。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同样如此。不开放校园的大学,把大学与世隔绝起来,校园里就缺少了许多生机。开放校园,游客多了,难免有冒失的游客闯到教学区域或者办公区域,甚至出现滋事现象。若要就此一关了之,显然有点因噎废食,更不明智。
向社会敞开大门,这是大学应有的风度。开放校园,需要考虑教学办公的需要,做到有限、有序的开放策略。
有限开放,意味着只对行人开放,不对外来机动车开放。机动车并无文明与不文明之说,但进入大学校园的人,如果有机动车加持,有可能妨碍校园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不是每个游客都熟悉校园路线,不是每个驾车的游客都可以文明驾驶。路况不熟,脾气暴躁,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驾车游客,可能与其他游客甚至师生发生冲突。因此,把车辆控制在校园大门外,这样的有限开放,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有序开放,意味着限时、限制区域的开放。大学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课余时间段开放未必最佳,不如趁着学生集中在教学楼的时间分时段开放。如果是周末开放,也只允许到有观赏价值的区域游玩,尽量避开学生和游客的混合交往。
开放大学校园是一种惯例,有着悠久的传统。开放校园,如果校方增设文明旅游教育,签订文明游校园承诺,尽到善意的提醒义务,早点给进入校园的每个游客打一针文明游览的“道德疫苗”,未尝不是双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