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在四川报业博物馆,我们看什么?

2024-2-23 19:04|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23| 评论: 1|来自: 传媒瞭望

摘要: 四川博物馆家庭再添新成员!2月20日,四川报业博物馆开馆。

 

四川博物馆家庭再添新成员!2月20日,四川报业博物馆开馆。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由一座老建筑“焕新”而来,总建筑面积1896.54平方米。馆内综合设置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向公众展示四川报业从“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到“智与云”的发展变迁路径。

 

四川报业博物馆。

 

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观众能够看到什么?哪些珍贵藏品值得关注?这些来自历史中的报纸又在向我们讲述什么?记者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透过丰富藏品,探寻这座博物馆的看点与亮点。

 

报博馆内部什么样?

主题展+临展厅展现四川报业史

 

2月20日,嘉宾和观众在参观四川报业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四川报业博物馆展厅共三层,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临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四川报业博物馆展出的《四川日报》最后一期铅印用活字版。

 

记者的参观从第三层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该部分展览展现了1952年9月1日创刊以来,《四川日报》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报刊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编的重点报道、产品,体现报人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的使命担当。

 

二层展厅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透过“溯本求源”“浴火重生”两个单元,追溯中国、四川报业的历史起源,展示各市州党委机关报和都市报、行业报等百花齐放的盛况,特别展示了四川报业从传统纸媒到现代全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之路。

 

开馆当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烟火巴蜀——C视觉影像数据库典藏影像展”在一层临展厅举办。影像展共选用来自四川和重庆的新老照片53幅,形象化、艺术化呈现巴蜀儿女的日常生活,定格人生百态,见证巴蜀情深。

 

博物馆临展“烟火巴蜀——C视觉影像数据库典藏影像展”。

 

与时代同频共振

看新闻报道中的奋进四川

 

报纸记录时代。从一件件展品中,看到的是70余年来四川的铿锵步履,看见的是四川的奋进与荣光、梦想与追求。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宝成铁路通车、成昆铁路建设……那时的四川新闻人,用他们手中的纸、笔、相机,积极记录着四川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探索与取得的成就。

 

《四川日报》老记者曾经使用过的记者证、采访本和工作手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川人敢为天下先,川报敢为先者呼。四川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2月20日的《四川日报》刊发了肯定广汉金鱼公社包产到组做法的文章,并配发短评《不要忌讳一个“包“字》,推动了四川乃至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

 

坚定人民立场,发现典型人物,以典型人物激励干部群众。“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一级战斗英雄,曾经长时间隐姓埋名。1984年9月12日,《四川日报》发布《寻战斗英雄柴云振》启事,英雄柴云振重回大众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十多年来,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从2万亿元跃升到6万亿元,每上一个万亿台阶,四川日报都用一个整版庄重记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文化强省建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大熊猫情缘、三星堆……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串联起四川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

 

四川日报记者使用这台哈苏H4D数码相机航拍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

 

为抗战与革命鼓与呼

看四川报业史上的红色印记

 

近代四川的风云激荡,与民族、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同频共振。创刊于1918年7月的《川报》,最先刊发了王光祈从北京发出的“五四”运动消息专电,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成都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921年2月,马克思主义在渝传播的阵地《新蜀报》创刊,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宗旨,推动巴蜀儿女观念革新;1922年2月7日,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人声》创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星火燎原;有“红军第一报”之称的《红星》报长征专号,有约一半的期数是在四川境内出版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的报纸数量极大增长,这一阶段的报道主题集中于为抗战呐喊。值得一看的是,这里还陈列了来自四川省图书馆一份民国时期的《四川日报》。该报1936年创刊于重庆,1937年迁至成都,中国共产党曾派党员到该报成立秘密支部。这份《四川日报》发表大量赞扬中共抗日主张、揭发日寇侵华罪行、宣传我军民英勇抗战以及后方的救亡活动的文章,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卢沟桥事变后,四川的抗战报刊纷纷创刊。1937年7月,《抗敌要闻》创刊;8月,《南充民众日报》《国难三日刊》创刊;9月,《星芒周报》《救亡周刊》创办……经过岁月的磨砺,纸张已经褪色,但其中的红色基因与革命理想不会消散。

 

见证报业百花齐放

70年来四川报业沿革

 

创刊号是报刊的总第一期,是报刊社奉献给读者的见面礼,也是每一份报刊的“出生证明”。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最不容错过的就是这里收藏的众多四川本地报纸、杂志的创刊号。

 

比如《四川日报》创刊号。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当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行使职权。同一天,由《川西日报》《川东报》《川南日报》《川北日报》合而为一的《四川日报》创刊。从那以后的70余年里,《四川日报》始终与四川的发展、建设相伴随,书写奋进四川的豪迈故事。

 

展厅中全面集合了四川21个市(州)的市(州)委机关报创刊号。在整整一面墙壁上,从创刊于1951年3月的中共自贡市委机关报《新自贡报》(后更名为《自贡日报》),到创刊于1999年1月的《资阳时报》(后更名为《资阳日报》),21个市州的发展面貌、生产生活经由报纸被记录、被传播、被留存,成为了解四川发展变迁的珍贵一手材料。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都市报以面向市民、贴近生活的理念办报,在一二十年间形成蓬勃声势。而四川,正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诞生地。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诞生,迅速风靡巴蜀市井,开创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2000年前后,成都报业市场一度有《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成都晚报》等七种定位相似的都市类报纸,丰富了市民读者的精神生活。

 

感受蓬勃生命力

看传媒创新与行业未来

 

报纸的生命力如何延续?传媒的未来在哪里?

 

随着报业进入智媒体时代,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而形成的新闻生产和报道方式层出不穷。2017年,四川日报在全国推出AR动新闻,看图片就像看“微电影”;2018年1月,“川报号”直升机首飞,这是西部第一台具有空中全媒体直播能力的新闻采编用直升机;C视觉影像数据库;川观数字记者……全新的技术手段赋予传媒全新的表现力。

 

当然,面向未来的传媒,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集散地,更是一个以开放共享的姿态,融入当地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地标。

 

据了解,报博馆已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韬奋纪念馆、范长江纪念馆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达成了馆际交流合作协议,与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文博单位结成了文化共建单位,与四川大学、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共青团四川省委等高校院所、群团组织携手打造传媒研学平台。

 

伴随着与国内更多新闻出版行业博物馆学术交流合作的展开,一个以传媒为核心的“朋友圈”必将发展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圈、学术圈、文化圈,为我省文化生活带来新可能。

 

(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郑志浩 摄影 何海洋 杨树 赵增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刘海明 2024-2-23 19:14
来源:传媒瞭望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tUdoAZSLkJrRq2pz8Jjfw
编辑:程正元
(正文被吞了)

查看全部评论(1)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