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媒介到数智视听的范式变革:中传王晓红教授来我院讲学 电视会终结吗?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艺术家?
12月6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教授应邀在歌乐楼为我院100余名同学作题为《从电子时代到数智时代 视听传播的范式变革》的学术讲座。
王晓红教授精彩开讲 付诗怡 摄
郭赫男副院长主持讲座 付诗怡 摄
王晓红从“电视终结”的历史讨论和AIGC的引入出发,对视听传播发展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以Runway工作室的视频编辑器、PIKA的技术、字节跳动的智能视频翻译、ChatGPT等为例,王晓红指出,在AIGC高度发达的当下,技术的发展给视听传播领域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可能。
人工智能会取代艺术家吗 付诗怡 摄
王晓红认为,在电子媒介到数字视听的这个变革时期,视频已经成为新的流量生产力、全媒体发展的标配和一种社会交流语言,并从媒体、经济、文化、话语四个视角向同学们展现了如今新型视听传播研究的学术图谱。她提出,互联网的视听传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特征:视频变得越来越“文本化”、“口语化”,并表现出新的互动机制和叙事机制。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付诗怡 摄
“技术进步可以集成万物数据、可视化方式,借助各种传感器重构人与世界的感知。”王晓红表示,数字视听到数智视听的转变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扩展着人们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她认为,从人类视听传播的发展逻辑来看,每一个新技术的使用,都折射了人类传播在两个层面上的追求:一是对身体感觉丰富性的还原;二是交往互动的深化。
讲座现场 付诗怡 摄
“未来人机之间如何更好合作、深度融合是我们的重要课题。”讲座最后播放了由人机共同创意的广告片段《我把我唱给你听》,该广告通过智能声音处理技术把个体的声音还原到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把那些所爱之人的声音再次呈现在耳边,触发了同学们对人与技术的思考。 讲座引发认真思考 付诗怡 摄
王晓红指出,尽管今天人们面临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巨大挑战,但人类最深层的感情、价值追求以及人文关怀能帮我们战胜、抵御这些困难。如何使技术不只是沦为工具,而是成为更好的发展动力?如何应对技术给视听传播研究带来的课题挑战?这也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需要做的探索。
掌声响起 付诗怡 摄
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申云菲表示,听完讲座后,她对视听传播的范式变革有了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自己对数智时代视听现状变化的思考。
编辑:洪韵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