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碰到某个物品,自己遭受皮肉之苦,家长为抚慰孩子,喜欢给孩子找到“报仇”途径,鼓励孩子报复一下刚才“欺负”过自己的物品。这堪称最原始的“精神胜利法”了。孩提时代的记忆,很难抹去。既然世界不是哪个人的世界,注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随人愿。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情,是怀恨在心,还是坦然面对,答案不言自明。奇怪的是,时下的一些学校,以心理抚慰为名,助长学生的报复心理,这就有点大谬矣。
近日,宁波市洪塘中学设立宣泄室,让学生有机会随意打骂,化解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碰到的烦心事。心理健康老师介绍,宣泄室使用频率很高。女生大多较为柔和,有的抱着枕头哭一场,而男生则会将自己讨厌的老师、同学幻化为橡皮人,一通拳打脚踢,以宣泄怒气。(《浙江日报》6月7日报道) 老师批评了学生,学生心里不爽。在学校的“宣泄室”里,学生可以理直气壮地报复老师。尽管这种报复是抽象式的,受害的是物化的“泄愤模特”,被“报复者”本人毫发无损,怎奈这种宣泄的实质是暴力。假如这种报复手段得到鼓励,我们的学校教育无异于在暗示学生:有仇当报,真的惹不起,弄个塑料模特来施暴,也算“胜利”。这种间接施暴的做法,不过是丛林法则的变种而已。有了这样的施暴法则,法治理念也就变得怪诞。家教给孩子转嫁仇恨,我们能原谅父母缺乏教育知识。学校教育继承这种衣钵,并且当成“教绩”来宣扬,实在是个莫大的反讽。假如“宣泄室”符合教育规律,假如“泄愤模特”天生挨打挨骂的命,那么,以后谁力大无比,谁最为暴戾,谁就该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道理很简单,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既然今天我还弱小,惹不起“欺负”我的对象,暂时只能用“泄愤模特”临时平衡自己的心理。以后离开校门,体力足够大,金钱和权力基础奠定了,那个时候再受“欺负”,从小习惯了“泄愤”者,可能和冤家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延续向“泄愤模特”施暴的行为,这个社会能安生得了吗? 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不能用丛林法则煽动仇恨情绪。校园“宣泄室”和“泄愤模特”的相继问世,教育偏离了其向善的航向,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消气,埋下的却是冤冤相报的种子。老师批评学生,可能批评错了,但绝大多数都是善意的。作为受教育者,首先需要学会反省自我,而不是满腔怒火跑到宣泄室对着泄愤模特挥拳砸去。不管这样的模特是临时特制的,还是买来的商品,暴力式宣泄本身应被制止,而不是默认和鼓励。至于“泄愤模特”,更不应存在,哪怕这样的制品没有和哪个人相像,也不应存在,更不可变成宣泄者的祭品。 网友对“宣泄模特”现象普遍持批评态度:“过去宫廷斗争 就用的布娃娃扎针,这种教育必将产生恶果。”“不正确的方式,要付出一代甚至数代的代价,不可取。”有网友认为“老师,心寒了”,有的则对学生的未来担忧:“以后的孩子到底能宠成什么样子,真的很恐怖。”“变态的心理就是这种无知的游戏打闹造成的,而不追求社会的病源,难怪恶魔越来越多,正义却越来越少。” 宣泄是门艺术,需要撼动人的灵魂;宣泄不是报复,不是以牙还牙。时下的某些伪心理医生们错把雪耻当宣泄,让校园充满了杀气,让孩子偏离了人性,其错大矣。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